耳闻目见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耳闻目睹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见亲眼看到。

耳闻不如目见

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耳濡目染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耳目众多

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

耳目昭彰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耳目一新

听到、看到的跟以前不同;感到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耳聪目明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道路以目

人们在路上相遇;只是相互看看;心里有怒怨;可什么话也不敢说。形容反动统治暴虐;社会上没有言论自由。

璀璨夺目

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慈眉善目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疮痍满目

疮痍:创伤;比喻战争或自然灾害之后的景象。多用于比喻因战争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眼睛所看见的都是残破凄凉的景象。比喻遭破坏的程度极为严重。也作“满目疮痍”。

触目惊心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触目皆是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怵目惊心

惊:震惊。看见事态严重,心里感到震惊

瞠目结舌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瞠目而视

瞠目:瞪大眼睛。瞪大眼睛看着。

侧目而视

侧目:斜着眼睛;视:看。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不堪入目

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闭目塞听

塞:堵塞。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闭目塞耳

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本来面目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嘴乌目吐

方言。形容气极的样子。《花城》1981年第5期:“ 刘富贵 气得嘴乌目吐:‘好,你不听我,他疯不死,我--自己怕先疯死了!’”

衆目睽睽

谓众人的目光都在注视。 沙汀 《困兽记》十一:“这是一个特殊地带,客人多半是年轻知识分子,女眷们也常进来坐坐,因而成了一个众目睽睽的所在。”《当代》1981年第2期:“身为厂团委委员的 梁启雄 ,在众目睽睽之下,真不知该说什么了。”《花城》

衆目昭彰

谓众人看得清清楚楚。《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不然时,今日天清日白,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众目昭彰,一传出去,不到得轻放过了你。”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 茅盾 《子夜》四:“他和这 李四

衆所瞩目

为众人所注目。 克非 《春潮急》九:“﹝ 林方成 ﹞最近在这块小天地里,虽然又成了众所瞩目的人物,但到底还没经历过大场面,主持过像今天这样上百人的会议。”

众目俱瞻

具瞻:为众人所瞻仰。许多人都景仰。

麞头鼠目

麞头削骨露,鼠眼小睛圆。形容人的寒贱相。后亦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旧唐书·李揆传》:“初, 揆 秉政,侍中 苗晋卿 累荐 元载 为重官。 揆 自恃门望,以 载 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 晋卿 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

彰彰在目

彰彰:非常明显。十分明显地摆在眼前,不容隐瞒。

悦人耳目

悦:高兴。使人看了、听了感到快乐。

远人无目

在远处看不清人的眼睛。形容距离太远,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

鱼目乱珠

以鱼眼为珍珠。比喻以假乱真。

娱耳悦目

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有目咸赏

咸:都;赏:称赞。谁看见了都称赞。

有目咸睹

咸:都;睹:看见。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一目尽天涯

一目:一眼望去。一眼能看到天边。

一目即了

目:看。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一目之罗

目:网眼。只有一个网眼的罗网。比喻只看到一点,而忽视全局。

一新面目

一新:完全是新的;面目:面貌。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