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7 成语
数字成语:
四海鼎沸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四分五裂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四大皆空

佛教用语;指宇宙间一切(包括人本身)都是空虚的(这是一种消极思想)。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称为“四大”。佛教则称坚、湿、暖、动的性能为“四大”;并认为人身亦由此“四大”构成。因此;“四大”有时也代称人身。后一般用来表示尘念俱消;无牵无挂。

说三道四

道:说。指任意乱说乱讲;惹是生非。

三拳不敌四手

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三妻四妾

妻妾众多的意思。

三朋四友

泛指各种朋友。

三翻四覆

三、四:形容次数之多。翻、覆:反复。形容变化很多;反复无常。。

三从四德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礼教为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欺三瞒四

一再欺骗隐瞒。

囊括四海

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名扬四海

四海:指全国各地。名声传遍全国。形容名声很大。

狼烟四起

狼烟:古代边境点燃狼粪以报警;即烽火。四处都有报警的烽火。形容外敌侵犯或内敌动荡;到处是战火。

九州四海

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街坊四邻

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同“街坊邻里”。

家徒四壁

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横三竖四

犹言横七竖八。

烽火四起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放之四海而皆准

放:放置;之:代词;指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原指孝道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人们奉行的准则。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

丢三落四

丢掉这些;又遗漏那些。形容马虎健忘;顾此失彼。

颠三倒四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低三下四

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态恭顺卑屈。

朝三暮四

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不三不四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八万四千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赵四将军

指 三国 时 蜀汉 名将 赵云 。《三国演义》中 蜀 主 刘备 、大将 关羽 、 张飞 同 赵云 的关系特别亲密,把他视如兄弟,故后人将 赵云 列在 刘 、 关 、 张 三人之后,称作“赵四将军”。 秦瘦鸥 《秋海棠》十三:“老三,当初 三

凿四方眼儿

形容呆板固执,不会变通。

云游四海

像行云一样在四海漫游,行踪不定。

语惊四座

四座:周围在座的人。所讲的话让周围在座的人都感到震惊。形容说话观点与众不同,有分量。

潁川四长

指 东汉 荀淑 、 韩韶 、 陈寔 、 锺皓 四县令。 淑 等皆 颍川 人,并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后汉书·循吏传序》:“自 章 和 以后,其有善绩者,往往不絶。如 鲁恭 、 吴祐 、 刘宽 及 潁川 四长,并以仁信篤诚,使人不欺。”

颍川四长

指 东汉 荀淑 、 韩韶 、 陈寔 、 锺皓 四县令。 淑 等皆 颍川 人,并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后汉书·循吏传序》:“自 章 和 以后,其有善绩者,往往不絶。如 鲁恭 、 吴祐 、 刘宽 及 潁川 四长,并以仁信篤诚,使人不欺。”

一年四季

四季:春、夏、秋、冬四个季度。参见[一年到头]。

萧然四壁

萧然:寂寞冷落;四壁:四面墙壁。屋里空荡荡的,没什么东西。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瞎三话四

◎ [reckless talk] 〈方〉∶瞎说,胡扯

吴中四士

唐 之 包融 、 贺知章 、 张旭 、 张若虚 四人同时知名,均 吴 人,故称。《新唐书·刘晏传》:“﹝ 包佶 ﹞父 融 ,集贤院学士,与 贺知章 、 张旭 、 张若虚 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

吴中四杰

明 初 杨基 、 高启 、 张羽 、 徐贲 四人并有诗名,均 吴 人,故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山人·别号有所本》:“ 杨 ( 杨基 )在 洪武 间,官至 山西 按察使,与 高啟 、 张羽 、 徐賁 齐名,谓之‘吴中四杰’。”

五言四句

(1).即五言絶句。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卷四:“ 唐 人五言四句,除 柳子厚 《钓雪》一诗之外,极少佳者。”

五行四柱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四柱:指年、月、日、时。旧指命相家替人算命的根据。

五州四海

泛指世界各地。

文章四友

唐 杜审言 善文辞,少与 李峤 、 崔融 、 苏味道 齐名,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见《新唐书·文艺传上·杜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