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

zhāng zhòng jǐng

朝 代: 汉朝

生 卒: ? ~ ?

生平简介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

张仲景的诗文 更多
  • 伤寒论·辩脉法

    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

    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

    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

  • 伤寒论·平脉法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

    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

    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畜,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

    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

  • 伤寒论·伤寒例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 伤寒论·辨痉湿暍脉证

    伤寒所致太阳,痉、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一云中湿)。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

  •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