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宋代] 苏轼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译文

去年相送于馀杭门外,大雪纷飞如同杨花。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似飞雪,却不见离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

卷起帘子举起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月光无限怜爱那双宿双栖的燕子,把它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画梁上的燕巢。

注释

少年游:词牌名。六朝乐府「杂曲歌辞」有《少年行》,与此稍异。近人梁仲策《词学·调名》称:「调名源自鲍明远《行乐诗》:『春风太多情,村村花柳好。少年宜游春,莫使颜色槁。』」检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辑鲍明远诗,并无此几句。调见北宋晏同叔《珠玉集》。因词有「长似少年时」句,为创调之作,并取以为调名。调名本意即咏怀少年之恣意游乐。一说北宋柳屯田词为创调之作。因词中有「贪迷恋、少年游,似恁疏狂」句,取「少年游」三字为词调名。《乐章集》《张子野词》入「林钟商」,《清真集》分入「黄钟」、「商调」。此调最为参差,各家句读亦多出入,今分七体,其源俱出于晏词。或添一字摊破前后阕起句作四字两句者;或减一字摊破前后阕第三、四句作七字一句者;或于前后阕第二句添一字者;或于两结句添字、减字者。《词律》以柳词为定格,而《词谱》则以晏词为正体。韩涧泉词有「明窗玉蜡梅枝好」句,更名《玉蜡梅枝》。萨天锡词名《小阑干》。

「润州作,代人寄远」: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皆作「润州作」。

润州:龙榆生笺引《元和郡县志》:「润州东有润浦口,因以名。」又引《清一统志·镇江府》:「隋开皇十五年置润州,唐天宝元年改丹阳郡。宋仍曰润州丹阳郡,开宝八年改镇江军。」

馀杭:龙榆生笺引《清一统志·杭州府》:「隋置杭州,大业三年改曰馀杭郡。宋仍曰杭州馀杭郡。」

邀明月:唐·李太白《月下独酌》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姮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东汉·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汉避文帝讳改嫦娥。

照画梁:傅子立注引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月初出,照屋梁。」刘尚荣按:「《文选·卷十九·宋玉〈神女赋〉序》原句作『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傅《注》截取句中数字,又误『日』为『月』。」

赏析

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其实是写自己的不归之感,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这首词有点特别。王文诰《苏诗总案·卷十一》对此词作了说明:「甲寅(熙宁七年)四月,有感雪中行役作。公(东坡)以去年十一月发临平(镇名,在杭州东北),及是春尽,犹行役未归,故托为此词。」这就是说,此词是作者有感于行役之苦而怀恋杭州及其家小而作,可是他托以「代人寄远」的形式,即借思妇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他的思归之情。

上阕以思妇的口吻,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馀杭门外」;分别时的环境——「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可是公务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地点——「家」,环境——「杨花似雪」:杨花飘落,杨花飞舞,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此时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不能不叫人牵肠挂肚。这一段引入了《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绝妙好辞。

下阕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人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寂寞中,思妇触景伤怀,便希望借酒浇愁,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让她倍感凉意,只能邀月对饮,可见孤寂之甚,只有凉意侵袭,可见悲凉之至。结尾三句是说,妻子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月光给梁间幸福的双燕挥洒温柔的光辉,好生怜惜,而对于孤寂伤怀的自己,月亮却毫不在意,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那份愁苦、凄惶真令人不堪忍受。

这个思妇的所思所念,是身为征人的作者所设想的,这样作者的恋家思归之情昭然若揭。

此词艺术上的成功集中在两处:一是利用飞雪与杨花形状相似,却代表着两种不同节后的特点,互为比喻,一可以形象地表示气候由极冷到极暖,历时长久;二可以构成洁白迷蒙的景象,象征着纯真而纷乱的情思。也就是说,雪与杨花互喻,既有表情上的深度,又有形象上的美感。二是构思新巧别致。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从双栖燕反衬出单栖人已是一种纤巧的联想,而把月照梁上燕,看作是月中嫦娥只垂爱于成双成对的燕,而不顾怜空闺独守之人,就更是一种绮思妙想了,其表现力远胜于一大段思妇的内心独白。这高超的艺术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魂。

评析

此词上阕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下阕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人的孤寂与惆怅。词用飞雪似杨花和杨花似雪这两个比喻贯穿上阕,结构精致,文思巧妙。全词情景交融,如一幅幽美的画卷,运用对比与类比手法,营造出一种幽深、缠绵的意境,新奇别致,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