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
[宋代] 苏轼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生颊。泪珠不用罗巾裛,弹在罗衣,图得见时说。
译文

容颜苍老,白发满头,回家的计划不知何时能实现。老友新朋都已断了联系,只有你殷勤为我设宴践行。

就要告别而去,开口未歌先凄咽,细雨和凉风吹打着面颊。不要用手帕擦眼泪,就任由它洒满衣衫吧,再次相会时,便把这作为相知、想念的凭证。

注释

醉落魄:原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名《一斛夜明珠》,属「中吕调」。《尊前集》注「商调」,金词注「仙吕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仙吕引子」。此用旧曲另创新声。调名出自唐梅妃故事。唐·曹业之《梅妃传》:「梅妃,姓江氏,莆田人。父仲逊,世为医。妃年九岁,能诵《二南》。语父曰:『我虽女子,期以此为志。』父奇之,名之曰采苹。开元中,高力士使闽、粤;妃笄矣。见其少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东都大内、上阳两官,几四万人,自得妃,视如尘土。宫中亦自以为不及。妃善属文,自比谢女。淡妆雅服,而姿态明秀,笔不可描画。性喜梅,所居阑槛,悉植数株。上榜曰『梅亭』。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妃有《萧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绮窗》七赋。……会太真杨氏入侍,宠爱日夺。上无疏意,而二人相嫉,避路而行。……上在花萼楼,会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赐妃。妃不受,以诗付使者,曰:『为我进御前也。』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上览诗,怅然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也。」李后主之作为始词。宋人晏小山此调四词,改调名为《醉落魄》,其体制与李词全同,为宋人常用之体。张子野词名《怨春风》,黄山谷词名《醉落拓》、李筼(Yún)房词名《章台月》。以李后主《一斛珠·晓妆初过》为正体,双调,五十七字,前后阕各五句、四仄韵。另有两变体,亦五十七字,前后阕各五句、四仄韵。

醉落魄:毛本调名下注:「一刻山谷。」《全宋词》修订本编者案:「此首别见黄山谷《豫章黄先生词》。」《全宋词》修订本黄山谷名下重收此词,注云:「按此首别见《东坡词·卷下》。」曹树铭校编《东坡词·卷一》云:「按黄山谷携妻子在外游宦贬谪多年,故山谷词中多寄家人之作。今此词上阕既云『故乡归路无因得』,又续云『惟有家人,犹作殷勤别』,此乃矛盾之辞。又考《山谷集》中仅《拨棹子·归去来》一首内,有『携手旧山归去来』一句,而东坡诗词、尺牍中,『故山归计』一语,数见不鲜。此与山谷之口吻又不类。故此词断非山谷所作。」录以备考。

「苏州阊门留别」: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作「忆别」。黄山谷《豫章黄先生词》无词题。

阊门:龙榆生笺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五十四·苏州府〉》:「阖闾城西,阊、胥二门。」又引汉·赵煜《吴越春秋·卷二·阖闾内传》「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阊门以通天气。因复名之破楚门。」再引宋·乐子正《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一·〈江南东道·苏州府·阊门〉》:「阊门,吴城西门也。以天门通阊阖,故名之。又曰:孔子与颜渊俱登东鲁山,望吴阊门,谓曰:『尔何见?』曰:『见一匹练前有生蓝。』孔子曰:『噫!此白马卢刍。』使人视之,果然。又《郡国志》云:『吴由此伐楚国,改为破楚门。』……《郡国志》云:『旧阊门春申君改为昌门。』」

苍颜:元延祐本、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全宋词》作「苍头」。

旧交新贵:傅子立注:「《汉书》:『翟公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杜诗:『厚禄故人书断绝。』」刘尚荣按:「语见《史记·卷一百二十·〈汲黯郑当时传·赞〉》及《汉书·卷五十·汲黯郑当时传》。杜诗句出《狂夫》,《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一》,『厚』作『原』。又《补注杜诗·卷二十一》及《杜诗详注·卷九》作『厚』。」

「故山归计何时决」:毛本引作黄山谷《豫章黄先生词》作「故乡归路无因得」。

佳人:黄山谷《豫章黄先生词》作「家人」。

欲去:茅维《苏集》本作「一去」。

潇潇:元延祐本作「萧萧」。

凉生颊:《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凉吹颊」。

「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句:典出武则天《如意娘》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罗衣,元延祐本作「罗衫」。

赏析

词的上阕先是直抒思乡之情,谓虽已「苍颜华发」,却是「故山归计」仍未决。以问句出之,见感慨更深。

词人此时因反对王介甫石变法,导致了「旧交新贵音书绝」。而且眼前,「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只有这位歌妓情意恳切,输肝沥胆,是可贵的知己。这首阊门留别词中,可以看到词人不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侍宴的歌妓,对她以及她们寄予深刻的同情,而且进一步把佳人当作可以推心置腹的知音,把自己的宦游漂泊与歌妓不幸的命运联系起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样有不幸的命运,临别之际,作者自然会触动真情。

下阕写与佳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殷勤别」到「离亭欲去」,意脉相连,过阕自然。不同的是上阕由己及人,下阕由人到己,充分体现出双方意绪契合,情感交流。歌妓擅唱,以歌赠别属情理之中。但与自己最爱重的知音作别,就必然是未歌先凄咽,以至于泣不成声。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咽」字说尽了佳人的海样情深。十月初冬,寒风袭人,但双方只觉得离愁如满天细雨,纷纷扬扬,无穷无尽,一时意忘了冷风吹泪脸。

结句用武则天《如意娘》诗之诗意:「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词人用意则更进一层,劝佳人不用罗巾揾泪,任它洒满罗衫,等待再次相会时,以此作为相知贵心的见证。这既是劝慰佳人,也是自我宽解,此时洒泪相别,但愿后会有期。

纵观东坡的一生,一直处于「欲仕不能,欲隐不忍」的矛盾中。自因反对新法而离京后,他郁郁不得志,思归故里之情更为迫切。此词即流露出上述思想。

评析

这首赠妓词,摆脱了以往代他人抒情的框框,融注了词人个人的身世感慨。词人将歌妓视作自己沦落天涯时的知音,并通过「旧交新贵音书绝」与「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的对比,显出歌妓不趋炎附势的品德。整首词有天然去雕饰之美,读之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