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师唱谁家曲
[宋代] 苏轼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小曲。调名本自汉张平子《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奁集》入「仙吕宫」。此词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者始自温飞卿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子澄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捲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以温飞卿《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美成、杨无咎、仲殊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次仲词最为谐婉。周美成词名《南柯子》,程正伯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题注:傅子立注:「《冷斋夜话》:『东坡镇钱塘,无日不在西湖。尝携妓谒大通禅师,大通愠形于色。东坡作长短句,令妓歌之。』」刘尚荣按:「此条题注原在调名下,今按本书体例移词末。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戏词》转引,别见宋皇都风月主人《绿窗新话·卷下》。又『镇』字,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守』;『形』,元延祐本、毛本缺。」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句:傅子立注:「《传灯录》:『关南道吾和尚,因见巫师乐神,打鼓作舞,云:「还识神也!」师于此大悟。后往德山申其悟旨。德山乃印可,师往后每至升座时,著绯衣,执木简作礼。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打动关南鼓,唱起德山歌。」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禅床作女人。」拜云:「谢子远来,无可相待。」』」刘尚荣按:「《景德传灯录·卷十一·关南道吾禅师》及《五灯会元·卷四·关南道吾和尚》记载此事,与傅注大同小异。」

拍板与门槌:傅子立注:「梁武帝请志公和尚讲经,志公对曰:『自有大士,见在渔行,善能讲唱。』帝乃召大士入内,问曰:『用何高座?』大士对曰:『不用高座,只用拍板一具。』大士得板,遂乃唱经,并四十九颂,唱毕而去。大士乃傅大士也。又,武帝尝一夕焚章而召诸法师斋,人莫有知之者。大士诘朝即手持一铁槌,径往以叩梁之端门,而先赴召。时若娄约法师这犹或后至,若云先法师等,终不知所召矣。」刘尚荣按:「《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善慧大师》。」

逢场作戏:傅子立注:「《传灯录》:『僧邓隐峰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刘尚荣按:「详见《景德传灯录·卷六·江西道一禅师》。」

莫相疑:《冷斋夜话》引此词作「不须疑」。

莫皱眉: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莫眨眉」。

弥勒下生:傅子立注:「释氏有当来下生弥勒佛,言百千万亿劫后,阎浮世界复散为虚空,则弥勒佛乃当下生时也。」刘尚荣按:「见《弥勒下生经》。」

却愁:《冷斋夜话》引此词作「却嫌」。

老婆三五:傅子立注:「《摭言集》:『唐薛逢尝策羸以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导曰:「回避新郎君!」逢冁然,即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会东涂西抹来。」』」刘尚荣按:「事详《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文句小异。」老婆,《冷斋夜话》引此词作「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