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龙潭口
[清代] 纳兰性德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苔痕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译文

层层的山峦重叠掩映,从悬崖下往上看,天空只露一线,好像要断裂开来一样。断裂的石碑上长满了苍苔,那陈年苍苔好像啃齩着碑文。

风声如同雷鸣一样大作,发出了如同金钲戈矛撞击的声音,那阴森森的潭底应该是蛟龙的洞府吧。旧时的明月仍在,照耀过多少时代的兴亡与终结。

注释

龙潭口:龙潭山口,在清吉林府伊通州西南,今吉林省吉林市东郊龙潭山。

评析

《忆秦娥·龙潭口》是清代词人纳兰容若于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春扈从康熙帝东巡,望祭长白山,途经龙潭口所作。

上片描绘了黑龙潭的景色,十分到位。「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似乎闭上眼睛就可以看到那割裂一线的天空,两边悬崖峭立,断碑上生满了苔藓和模糊不清的碑文。秀丽的景色间不经意地流露出了一丝苍凉。两边峭立着的悬崖遮挡了整个天空,只留下如同裂开的一条线,在此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景物描写推到了极致。「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断碑」、「古苔」,面对此情此景,纳兰顿生悲凄,而就像金戈铁矛撞击声一样的风声更令纳兰将这种悲凄推至一个制高点。

下片由眼前之景生出兴亡之叹。「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纳兰的词中极少有这样的句子,不但令人体会到了龙潭口的险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心中的苍凉。然而纳兰终究是一位敏感的词人,最后他无奈地发出了感慨:「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明月仍然是那轮明月,可世上有不少事是不断地兴亡交替。此句令人心中顿生物是人非的感觉。黑龙潭的山色浸染了纳兰尚未尘封的心灵,更激发了他胸中那点自由浪漫的天性。遥想古人,可以仗剑走天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自己喜欢看的风景,容若忍不住也跃跃欲试。

全词苍凉慷慨,寄思遥深,是词人的兴亡之叹和惆怅之情的和鸣,深致绵缈,感人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