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赋杜鹃花
[宋代] 辛弃疾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
恰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李珣(Xún)词名《定风流》,张子野词名《定风波令》。此体始自五代欧阳炯,为通用之正体。此调六十二字,上阕三平韵,错叶二仄韵,下阕二平韵,错叶四仄韵。全调以七言句式为主,每句用韵,于平声韵中包孕三换仄韵,插入三个两字句,调势于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因而韵律复杂,其中之两字句很难处理,用此调时应注意格律与词意之转折变化。《乐章集》演为慢词,一入「双调」,一入「林钟商」,并全用仄韵。

「赋杜鹃花」:四卷本乙集俱作「杜鹃花」。

「百紫千红过了春」句:宋·王介甫《越人以幕养花因游其下二首·其一》:「幕天无日地无尘,百紫千红占得春。野草自花还自落,落时还有惜花人。」

「杜鹃声苦不堪闻」句:东晋·常道将《华阳国志·蜀志》:「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巴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华阳风俗录》:「杜鹃大如鹊而羽乌,其声哀而吻有血。土人云:春至则鸣。闻其初声则有离别之苦,人恶闻之。惟田家候其鸣则兴农事。」

「恰似蜀宫当日女,无数」句:唐·司空文初《杜鹃行》:「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岂思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恰似,四卷本乙集及《全芳备祖·前集卷十六·〈花部·杜鹃花·定风波〉》并作「一似」。

「毕竟花开谁作主」句:宋·苏东坡《次韵王晋卿惠花栽,栽所寓张退傅第中》诗:「若问此花谁是主,天教闲客管青春。」

「大都花属惜花人」句:唐·白乐天《游云居寺赠穆三十六地主》诗:「胜地本来无定主,大都山属爱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