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绿杨堤
[宋代] 辛弃疾
绿杨堤,青草渡。花片水流去。百舌声中,唤起海棠睡。断肠几点愁红,啼痕犹在,多应怨、夜来风雨。
别情苦。马蹄踏遍长亭,归期又成误。帘卷青楼,回首在何处。画梁燕子双双,能言能语,不解说、相思一句。
注释

海棠睡:宋僧惠洪《冷斋夜话·卷一·诗本出处》:“东坡作《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银烛照红妆。’事见《太真外传》,曰:‘上皇(唐明皇)登沈香亭,诏太真妃子。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是岂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典故流传后,苏东坡据此所写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进一步把“海棠春睡”人格化了。

归期:归来的日期。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评析

本词恰似上篇《祝英台近·晚春》的姊妹篇。一代青楼女子立言,思客外游子;一代客外游子立言,念青楼旧侣。两词构思也极相仿。上阕写流水落花春去。起笔人在堤岸渡口,暗寓思归之意,以下伤春情怀皆由“断肠”、“愁红”、“啼痕”、“应怨”等字面透出。下阕明写思归怀人,意分三层:归期又误;青楼不见;怨及双燕。此词与上篇并读,正是“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江淹《别赋》)两地相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