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一竿风月
[宋代]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译文

清早出去,笼一蓑霏微烟雨,傍晚归来,钓一竿迷蒙风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滨的子陵钓台西边。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

潮生时泛船出去打鱼,潮平时摆船靠岸系缆,潮落时高唱渔歌归家。当时的人们错把我比作披蓑垂钓的严光,然而,我更愿作一位无名的渔父。

注释

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

一竿风月:风月中垂一钓竿。

蓑(suō):蓑衣。

钓台:汉代隐士严光隐居的地方,在今浙江省富春江畔的桐庐县。

况肯:更何况。

红尘:指俗世。

棹(zhào):指船桨。

潮平系缆:潮水满涨时停船捕鱼。

浩歌:指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严光:即严子陵,汉代著名隐士。

渔父:渔翁,捕鱼的老人。

赏析

上片写渔父的生活。首两句描写的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写渔父的心情同严子陵隐居垂钓一样。接下来写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他远远开争利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

下片继续写渔父的生活’。他潮生时出去打鱼,潮平时系缆,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结拍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而来。意思是说严子陵不免有求名之心,而我这“无名渔父”比严子陵还要清高。

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

评析

《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南宋词人陆游写的一首词,词中借一位弃绝红尘,隐居江湖,不求名利,惟日日捕鱼为生的渔父形象,来表达词人英雄失路,不得不退居江湖的感慨和无奈,与一般的追求闲情逸致的隐士情怀有所不同。

辑评

近人诗人俞陛云:首三句如题之量。“怕近城门,’二句未必实有其事,而可见托想之高,愤世疾俗者,每有此想。‘‘潮生’’三句描写江海浮家之情事,句法累如贯珠。“无名渔父’’四字尤妙,觉烟波钓徒之号,犹着色相也。《渔父》词以张志和数首为最著,此作可夺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