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宋代] 姜夔
序言: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苔梅的枝梢缀着梅花,如玉晶莹,两只小小的翠鸟儿,栖宿在梅花丛。在客旅他乡时见到她的倩影,像佳人在夕阳斜映篱笆的黄昏中,默默孤独,倚着修长的翠竹。就像王昭君远嫁匈奴,不习惯北方的荒漠,史是暗暗地怀念着江南江北的故土。我想她戴着叮咚环佩,趁着月夜归来,化作了梅花的一缕幽魂,缥缈、孤独。

我还记得寿阳宫中的旧事,寿阳公主正在春梦里,飞下的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际。不要像无情的春风,不管梅花如此美丽清香,依旧将她风吹雨打去。应该早早给她安排金屋,让她有一个好的归宿。但这只是白费心意,她还是一片片地随波流去。又要进而令玉笛吹奏出哀怨的乐曲。等那时,想要再去寻找梅的幽香,所见到的是一枝梅花,独立飘香。

注释

疏影:词牌名,薑夔的自度曲。

辛亥:南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

载雪:冒雪乘船。

诣:到。

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居住在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止既月:指刚住满一个月。

授简索句:给纸索取诗调。简,纸。

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把玩:指反复欣赏。

二妓:乐工和歌妓。肆习:学习。

《暗香》《疏影》:语出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苔枝缀玉:范成大《梅谱》说绍兴、吴兴一带的古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周密《乾淳起居注》:「苔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土,苔如绿丝,长尺馀。」苔枝,长有苔藓的梅枝。缀玉,梅花像美玉一般缀满枝头。

「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句:用罗浮之梦典故。旧题柳宗元《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夜梦与一素妆女子共饭,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绿衣童子,笑歌欢舞。赵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株大梅树下,树上有翠鸟欢鸣,见「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殷尧藩《友人山中梅花》诗:「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吴潜《疏影》词:「闲想罗浮旧恨,有人正醉里,姝翠蛾绿。」翠禽,翠鸟。晋郭璞《客傲》:「夫攀骊龙之髯,抚翠禽之毛,而不得绝霞肆、跨天津者,未之前闻也。」

客里:离乡在外期间。唐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客里故人尊酒别,天涯游子弊裘寒。」白石是江西人,当时住苏州。

黄昏: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楚辞·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无言自倚修竹」句: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句: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建《塞上咏梅》诗:「天山路边在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句:用寿阳公主事。蛾,形容眉毛的细长;绿,眉毛的青绿颜色。《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安排金屋:《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刘彻幼时曾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借指梅花。

玉龙哀曲:马融《长笛赋》:「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玉龙,即玉笛。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哀曲,指笛曲《梅花落》。此曲是古代流行的乐曲,听了使人悲伤。唐皮日休《夜会问答》说听《梅花落》曲「三奏未终头已白」,可见一斑。故曰「玉龙哀曲」。

恁(nèn)时:那时候。南唐冯延巳《忆江南》词:「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小窗横幅:晚唐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陈与义《水墨梅》诗:「睛窗画出横斜枝,绝胜前村夜雪时。」此翻用其意。

赏析

《疏影》一词集中描绘梅花清幽孤傲的形象,寄托作者对青春、对美好事物的怜爱之情。

上阕写梅花形神兼美。「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开篇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幽雅清丽的「双栖图」。它描绘了一株古老的梅树,树上缀满晶莹如玉的梅花,与翠禽相伴同宿。苔枝与翠禽色相近,都是充满生机的「绿」,其间点缀着美玉般的梅花,就更显得光彩照人。字里行间不露半个梅字,而梅的形象却浮雕般突现出来了。

接着推出第二个画面,是「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这完全是用写人的手法来写梅。梅花就是佳人的幻化。相逢在「客里」,又是「篱角黄昏」这么一个典型环境,更突出了寂寞的氛围。在这么寂寞的氛围里,「佳人」「无言自倚修竹」。「无言」这神态,「自倚」这动作,突出了这位孤高的佳人形象;另一面,也折射了词人在「客里」怀念情人的孤寂心情。

在这种孤寂情绪的支配下,词人想到对方也一定会同自己一样孤寂难熬。下句就借昭君出塞、远嫁番邦之事来抒发这种情感。「不惯」「暗忆」这两个貌似平常的词,在这典型的语言环境里,就传达出了不寻常的深沉感情。「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这就明写出人花幻化的艺术意境。放在「月夜」归来,就更突出「幽独」的气质。「月夜」与「黄昏」照应,「花」与「玉」照应,「幽独」与「无言自倚」照应,文字针线细密,情感脉络分明。而「幽独」一词又是总撮了上阕的精髓而成为全词的基调。上阕最后这几句是词中重点,写梅花的灵魂。

下阕换头推开一笔,说明梅花不仅有美的容貌,美的灵魂,而且还有美的行为——美化和妆扮妇女。过阕开头的「犹记深宫旧事」与上阕的「暗忆江南江北」遥相呼应,这是词人想象自己心上人在远方孤寂中一定会时时想起美好的往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是借南朝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午睡时梅花飘落眉心留下花瓣印,宫女争相仿效,称为「梅花妆」的故事,喻往事之美好令人难忘。这美好的时光非常值得珍惜,千万不要像无情的东风一样,「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但到底往事已成空,如今只留下一片美好的追忆而已。这就正如梅花终于被东风吹落,而且「随波去」了,不能不怨恨那「玉龙哀曲」。

「却又怨、玉龙哀曲」,可以看作是为梅花吹奏的招魂之曲。这是从音乐这一侧面来申明爱护梅花的重要性。再有,这儿的「玉龙」是与前篇的「梅边吹笛」相呼应的,临近收拍,作者着力使《疏影》的结尾与《暗香》的开头相呼应,显然是为了形成一种前勾后连之势,以便让他所独创的这种「连环体」在结构上完整起来。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又从绘画这一角度加以深化主题。《疏影》最后一句的「小窗横幅」应该是与《暗香》的开头一句「旧时月色」相呼应的,那么,「小窗横幅」就既可解释为图画又可解释为梅影了。月色日光映照在纸窗上的竹影梅影,也是一种「天然图画」,非常好看。《疏影》中所出现的梅花的形象,梅花的性格,梅花的灵魂,梅花的遭遇,寄托了作者身世飘零的感叹,表现了对美好事物应及时爱护的思想。

此词笔法极为奇特,连续铺排五个典故,用五位女性人物来比喻映衬梅花,从而把梅花人格化、性格化,比起一般的「遗貌取神」的笔法来又高出了一层。

「苔枝缀玉」三句用了此词的第一个典故。讲的是隋代赵师雄在罗浮山遇仙女的神话故事,见于曾慥《类说》所引《异人录》。作者用这个典故,入笔很俏,只用「翠禽」略略点出。读者知其所用典故,方知「苔枝缀玉」亦可描摹罗浮女神的风致情态,「枝上同宿」也是叙赵师雄的神仙奇遇。薑夔爱用此典,其《鬲溪梅令》有句云:「谩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这个典故,使得梅花与罗浮神女融为一体,似花非花,似人非人,在典雅清秀之外又增添了一层迷离惝恍的神秘色彩。

「客里」三句由「同宿」转向孤独,于是引出第二个典故——诗人杜甫笔下的佳人。杜甫的《佳人》一诗,其首尾云:「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位佳人,是诗人理想中的艺术形象,薑夔用来比喻梅花,以显示它的品性高洁,绝俗超尘,宁肯孤芳自赏而绝不同流合污。北宋词人曹组《蓦山溪》咏梅词中,有「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的句子,也用了苏诗和杜诗的典故。诗词用典,都要经过作者的重新组合与精心安排,薑夔在引出佳人这个艺术形象之前,先写了「客里相逢」一句,使作品带上了一种漂泊风尘的知遇情调,又写了「篱角黄昏」一句,这是与梅花非常相称的环境背景,透露了一点冷落与迟暮的感叹,显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

「昭君」至上阕结句用王昭君的典故,作者的构思,主要是参照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句,被薑夔加以想象,强调昭君「但暗忆江南江北」,用思国怀乡把她的怨恨具体化了:「环佩空归」一句也得到了发挥,说昭君的月夜归魂「化作此花幽独」,化为了幽独的梅花。为昭君的魂灵找到了归宿,这对同情她的遭遇的人们是一种慰藉;同时,把她的哀怨身世赋予梅花,又给梅花的形象增添了楚楚风致。

换头三句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犹记深宫旧事」一句绾合两个典故,王昭君入宫久不见幸,积悲怨,乃请行,远嫁匈奴,也是「深宫旧事」,「犹记」二字一转,就引出「梅花妆」的故事来了。「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写出了公主的娇憨之态,也写出了梅花随风飘落时的轻盈的样子。这个典故带来了一股活泼松快的情调,使全词的气氛得到了一点调剂。

最后一个典故是汉武帝「金屋藏娇」事。「莫似春风」三句由梅花的飘落引起了惜花的心情,进而联想到护花的措施。这与上阕「昭君」等句遥相绾合,是全词的题旨所在。「莫似春风,不管盈盈」,直是殷切的呼唤,「早与安排金屋」,更是热切的希望。可是到头来,「还教一片随波去」,花落水流,徒有惜花之心而无护花之力,梅花终于又一次凋零了。

五个典故,五位女性,包括了历史人物、传奇神话、文学形象;她们的身份地位各有不同,有神灵、有鬼魂,有富贵、有寒素,有得宠、有失意;在叙述描写上也有繁有简、有重点有映带,而其间的衔接与转换更是紧密而贴切。

薑夔作《暗香》《疏影》词,的确是「自立新意」。其新意在于他完全打破了前人的传统写法,不再是单线的、平面的描摹刻画,而是摄取事物的神理创造出了多线条、多层次、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和性灵化、人格化的艺术形象。作者调动众多素材,大量采用典故,有实有虚、有比喻有象征,进行纵横交错的描写;支撑起时间、空间的广阔范围,使过去和现在、此处和彼地能够灵活地、跳跃地进行穿插;以咏物为线索,以抒情为核心,把写景、叙事、说理交织在一起,并且用颜色、声音、动态作渲染描摹,并且多用领字起到化虚为实的作用,这样,薑夔就为梅花作出了最精彩的传神写照。

评析

此词与《暗香·旧时月色》是咏梅的姊妹篇,表现梅的高洁、幽独,并借此咏叹作者自己的身世。上阕先绘出梅花不同凡俗的形貌,又表现其孤芳自赏的清姿和高洁情怀,再化用杜甫、王建诗意,把远嫁异域不能生还汉邦的王昭君故事神话化,将眷恋故国的昭君之魂和寒梅的幽独之魂合而为一,带有极深的悲剧意味,境界又极凄美;下阕则眼前梅花盛开推想其飘落之时,用寿阳公主及陈阿娇典故,寓无限怜香惜玉之意,又借笛里梅花哀怨的乐曲,加深怅惋的感情,末二句想到梅花凋尽,唯馀空枝幻影映上小窗,语意沉痛。

上阕以梅喻王昭君,赞美其绝代姿容,哀叹其客死异域的不幸;下阕写春风吹落梅花,欲重觅幽香,为时已晚。全词用事虽多,但熔铸绝妙,运气空灵,变化虚实,十分自如。篇中善用虚字,曲折动荡,摇曳多姿。张炎《词源》极口称道此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评曰:「寄意题外,包蕴无穷。」

辑评

宋·张炎《词源》卷下: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薑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此清空质实之说。……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惟薑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词用事最难,要体认着题,融化不涩。如白石《疏影》「犹记深宫旧事」三句,用寿阳事;「昭君不惯胡沙远」四句,用少陵诗;皆用事而不为事所使。

清·张惠言《词选》:此章更以二帝之愤发之,故有昭君之句。

清·郑文焯校《白石道人歌曲》:此盖伤心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故以昭君托验,发言哀断。考唐王建《塞上咏梅》诗曰:「天山路旁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白石词意当本此。近世读者多以意疏解,或有嫌其举典拟不于伦者,殆不自知其浅闇矣。词中数语,纯从少陵咏明妃诗义隐括,出以清健之笔,如闻空中笙鹤,飘飘欲仙,觉草窗、碧山所作吊雪香亭梅诸词,皆人间语,视此如隔一尘,宜当时传播吟口,为千古绝唱也。至下阕藉宋书寿阳公主故事,引申前意,寄情遥远,所谓怨深文绮,弥得风人温厚之旨已。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此词以「相逢」、「化作」、「莫似」六字作骨。不能换留,听其自为盛衰。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二词绛云在霄,舒卷自如。又如琪树玲珑,金芝布护。别有炉韛熔铸之妙,不仅以隐括旧人诗句为能。(「昭君」四句)能转法华,不为法华所转。宋人咏梅,例以弄玉、太真为比,不若以明妃拟之,尤有情致也。胡澹庵诗,亦有「春风自识明妃面」之句。

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稼轩郁勃,故情深;白石放旷,故情浅;稼轩纵横,故才大;白石局促,故才小。惟《暗香》《疏影》二词,寄意题外,包蕴无穷,可与稼轩伯仲,馀俱据事直书,不过手意近辣耳。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南渡以后,国事日非,白石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慨,不独《暗香》、《疏影》二章发二帝之幽愤,伤在位之无人也。特感慨全在虚处,无迹可寻,人自不察耳。感慨时事,发为诗歌,便已力据上游,特不宜说破,只可用比兴体。即比兴中亦须含蓄不露,斯为沉郁,斯为忠厚。……南宋词人,感时伤事,缠绵温厚者,无过碧山,次则白石。白石郁处不及碧山,而清虚过之。

清·王闿运《湘绮楼词选》:此二词最有名,然语高品下,以其贪用典故也。

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咏物至词,更难于诗。「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亦费解。

清·周尔墉《绝妙好词》:何逊、昭君皆属隶事,但运气空灵,变化虚实,不同獭祭钝机耳。

清·李佳《左庵词话》:白石笔致骚雅,非他人所及,最多佳作。石湖咏梅二词,尤为空前绝后,独有千古。……《疏影》云……清虚婉约,用典仪复不涉呆相。风雅如此,老倩小红低唱,吹箫和之,洵无愧色。

夏承焘《薑白石词编年笺校》:「《唐摭言》卷十载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薑词数句,似衍此二语。」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此系白石自度曲,二首均咏梅花,蝉联而下,似画家的通景。……第二首即从梅花落英直说到画里的梅花。与周邦彦《红林檎近》两首,从初雪说到雪盛、残雪、再欲雪,章法相似,却不是纯粹写景咏物,多身世家国之感,与周词又不同。……下首写家国之恨居多,故引昭君、胡沙、深宫等等为喻。更有一点可注意的,「江南江北」之「北」字出韵,系用南方土音押韵。岂因主要意思所在,故不回避出韵失律之病?因之也更觉突出。窃谓旧说大致不误,惟亦不必穿凿比附以求之。至谓作词时离徽钦被虏已六十年,就未必再提旧话,此点却似无甚关系;因南渡以后,依然是个残局,而且更危险,自不妨有所感慨。词多比兴,虽字面上说梅花,却处处关到自己,关到家国,引用古句甚多,自是用心之作,虽稍有沉晦处,参看注文,大意可通。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咏梅,寄托亦深。起写梅花之貌,次写梅花之神;梅之美,梅之孤高,并于六句中写足。「昭君」两句,用王建咏梅诗意,抒寄怀二帝之情。「想佩环」两句,用杜诗意,拍到梅花,更见想望二帝之切,此玉田所谓「用事不为事所使」也。换头,用寿阳公主事,以喻昔时太平沈酣之状。「莫似」三句,申护花之情,即以申爱君之情。「还教」两句,言空劳爱护,终于随波飘流,但闻笛里梅花,吹出千里关山之怨来,又令人抱恨无限。「等恁时」两句,用崔橹诗,言幽香难觅,惟馀幻影在横幅之上,语更沈痛。篇中虽隶事,然运气空灵,笔墨飞舞。下阕虚字,如「犹记」、「莫似」、「早与」、「还教」、「又却怨」、「等恁时」、「已入」之类,皆能曲折传神。

沈祖棻《宋词赏析》:此词「昭君不惯胡沙远」之语,前人多谓乃指靖康之祸,徽钦二帝及后宫北徒。此咏物之作,而忽及二帝之愤者,则亦犹有人登栖霞、赏红叶,而忽忆及庚子之乱,珍妃投井,晚清词流多假咏落叶以吊之,于作词时,因亦阑入其事,逮其索句,遂亦涉笔及之。《文心雕龙·神思篇》云:「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此之谓也。《暗香》、《疏影》虽同时所作,然前者多多写身世之感,后者则属兴亡之悲,用意小别,而其托物喻志则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