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唐代]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西元前一二九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谓卫青奇袭龙城之事,或谓龙城飞将为汉飞将军李广。龙城即唐卢龙城,为汉李广练兵之地,属汉右北平郡,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纵观李广平生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阴山:崑崙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评析

此诗是王龙标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龙标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此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辑评

《升菴诗话》:此诗可入神品。「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人所难解。李中溪侍御尝问馀,馀曰:扬子云赋,欃枪为闉,明月为堠。此诗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盖言秦时虽远征而未设关,但在明月之地,犹有行役不逾时之意;汉则设关而戍守之,征人无有还期矣,所赖飞将御边而已。虽然,亦异乎守在四夷之世矣。

《批点唐音》:惨淡可伤。音律虽柔。终是盛唐骨格。

《唐诗绝句类选》:「秦时明月」一首,用修、于鳞谓为唐绝第一,愚谓王之涣《凉州词》神骨声调当为伯仲,青莲「洞庭西望」气概相敌。第李诗作于沦落,其气沉郁;少伯代边帅自负语,其神气飘爽耳。

《唐诗直解》:惨淡可伤。结句出人意表,盛唐气骨。

王世贞《艺苑卮言》: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馀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才。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

《艺圃撷馀》: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以语人,多不服。于鳞意止击节「秦时明月」四字耳。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

《诗薮》:「秦时明月」在少伯自为常调,用修以诸家不选,故《唐绝增奇》首录之。所谓前人遗珠,兹则掇拾。于鳞不察而和之,非定论也。

《唐音癸签》:王少伯七绝宫同闺怨,尽多诣极之作,若边同「秦时明月」一绝,发端句虽奇,而后劲尚属中驷,于鳞遽取压卷,尚须商榷。

《唐诗摘钞》: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风度胜故,气味胜故。

《此木轩论诗汇编》:好在第二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不可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令人起长城之叹。诗人之词凡百,皆不忍尽、不敢尽、只有此一节尤不尽者,此《春秋》继诗之旨也。如不信者、试遍觅唐人诗读之。

《说诗晬语》:「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边防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网师园唐诗笺》:悲壮浑成,应推绝唱。

《岘佣说诗》:「秦时明月」一首,「黄河远上」一首,「天山雪后」一首,皆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