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三卷·尽心上·第九节
[周朝] 孟子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君主吗?我和你说说游说的事。别人了解你的用意,你要自得其乐;别人不了解你的用意,你也要自得其乐。”

宋勾践问道:“怎么做才能够自得其乐呢?”

孟子回答说:“尊崇德,喜欢义,就能够自得其乐了。因此,士人困窘时,不会失去义;得意时,不会背离道。困窘时不失去义,所以士就能够自得呀;有地位的时候不背离道,因此百姓不会对他感到失望。古时的人,得志时施恩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显现于世间。困窘时便独善其身;得志时便兼善天下。”

注释

宋勾践:姓宋,名勾践,孟子同时代人。

游:游说。

嚣嚣(áo áo):自得无欲的样子。

得己:自得其乐。

赏析

宋勾践大概是那种喜欢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以求闻达的士人。孟子对他说,贤士应该是这样的态度,别人了解我们,因此礼遇我们,重用我们,我们自得其乐;别人不了解我们,因此不能礼遇我们,重用我们,我们也自得其乐。

孟子认为,士人只要崇尚仁,喜爱义,就可以自得其乐了。所以,士人穷愁潦倒时而不失义,春风得意时而不失道。真正的贤士,应该是失意时独善己身,得意时兼善天下。几千年来,中国的大多数读书人正是这么做的。

“得己,言不失己也。民不失望,言人素望其兴道致治,而今果如所望也。”

“此章言内重而外轻,则无往而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