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乾卦
[周朝] 姬昌
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文

乾卦:大吉大利,吉祥的占卜。

初九:龙星秋分时潜隐不见,不吉利。

九二:龙星出现在天田星旁,对王公贵族有利。

九三:有才德的君子整天勤勉努力,夜里也要提防危险,但最终不会有灾难。

九四:无过错的人,由于他迟疑进退,不能果敢取得尊位,因此他没有过失。

九五:龙星春分时出现在天上,对王公贵族有利。

上九:龙星上升到极高的地方,是不吉利的征兆。

用九:出现龙群,看不出谁是首领,吉利。

注释

乾:指北斗星,用来代表天。

元亨、利贞:是两个表示吉祥的贞兆辞,表明是两个吉占。元亨的意思约等于大吉。利贞的意思是吉利的贞卜。

初九:是本卦第一爻名称,以下“九二”、“九三”等也是。“九”代表阳,“六”代表阴。一个卦画由六爻组成,从下向上排列,依次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如“六三”、“上六”、“九二”、“上九”等。它们都是表示爻的阴阳性和排列顺序的名称。

潜龙:指秋分时的龙星。性和排列顺序的名称。潜龙指秋分时的龙星。勿用:不利。

见:出现。

龙:龙星。

大人:指王公贵族。

君子:指有才德的贵族。

乾乾:勤勉努力。

夕:夜晚。

惕:敬惧。

厉:危险。

咎;过失,灾难。:

或:疑惑。

跃在渊:即跃于在渊,未即飞也。

飞龙:龙星。

亢:龙升腾到极高处的龙星。

有悔:不吉利的占筮。

用九:乾卦特有的爻名。《易经》的乾卦和坤卦都多一爻(坤卦为‘用六),专门表示这两卦是全阳、全阴。“用九”表示乾卦的全阳爻将尽变为全阴爻。

群龙:卷龙,龙卷曲起来就见不到头。

赏析

把天上的星象同人间世事的吉凶联系起来,对此作出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解释,并且进一步把天象看作神的意志的体现,对天顶礼膜拜,这是中国古人的思维习惯。那时没有天文望远镜,没有相关的科学知识(在西方,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到16、17世纪才有较大发展),按古人的思维习惯,绝不可能把顶礼膜拜的对象当作认识、研究和探索的对象。在今天看来简单明了的自然现象,对古人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神的意志通过自然现象表现出来,便成为对人的行为举止的启示。大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超出人们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事物,都可以按这种“天人感应”的思路来解释。这样一来,人们的行为举止就有了依据。掌握着财富、权力、知识的王公贵族需要这样,普通的平民百姓也需要这样。

天文望远镜早把自然奥秘和神的实质看透了,但人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某种精神支撑,却是天文望远镜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大可不必再像古人那样信奉“天人感应”的教条,也不信上天只对“大人”、“君子”显灵。然而,好人得好报,上天保护善良的好人们,恐怕是许许多多善良的普通人宁可坚信的理想吧!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吉人自有天象”,不也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