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闲适
[明代] 洪应明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
世事如棋局,不著的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
龙可豢非真龙,虎可搏非真虎,故爵禄可饵荣进之辈,必不可笼淡然无欲之人;鼎镬可及宠利之流,必不可加飘然远引之士。
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为夭。
高车嫌地僻,不如鱼鸟解亲人。驷马喜门高,怎似莺花能避俗。
红烛烧残,万念自然厌冷;黄粱梦破,一身亦似云浮。
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
蓬茅下诵诗读书,日日与圣贤晤语,谁云贫是病?樽垒边幕天席地,时时共造化氤氲,孰谓非禅?
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坐忘盘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昴藏老鹤虽饥,饮啄犹闲,肯同鸡鹜之营营而竞食?偃蹇寒松纵老,丰标自在,岂似桃李之灼灼而争妍!
吾人适志于花柳烂漫之时,得趣于笙歌腾沸之处,乃是造花之幻境,人心之荡念也。须从木落草枯之后,向声希味淡之中,觅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的橐龠,人物的根宗。
静处观人事,即伊吕之勋庸、夷齐之节义,无非大海浮沤;闲中玩物情,虽木石之偏枯、鹿豕之顽蠢,总是吾性真如。
花开花谢春不管,拂意事休对人言;水暖水寒鱼自知,会心处还期独赏。
闲观扑纸蝇,笑痴人自生障碍;静觇竞巢鹊,叹杰士空逞英雄。(觇,窥也。――《说文》)
看破有尽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悟入无坏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
木床石枕冷家风,拥衾时魂梦亦爽;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
谈纷华而厌者,或见纷华而喜;语淡泊而欣者,或处淡泊而厌。须扫除浓淡之见,灭却欣厌之情,才可以忘纷华而甘淡泊也。
“鸟惊心”“花溅泪”,怀此热肝肠,如何领取得冷风月;“山写照”“水传神”,识吾真面目,方可摆脱得幻乾坤。富贵得一世宠荣,到死时反增了一个恋字,如负重担;贫贱得一世清苦,到死时反脱了一个厌字,如释重枷。人诚想念到此,当急回贪恋之首而猛舒愁苦之眉矣。
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一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如何看他不破而怀贪生之虑?如何看他不重而贻虚生之羞?
鹬蚌相持,兔犬共毙,冷觑来令人猛气全消;鸥凫共浴,鹿豕同眠,闲观去使我机心顿息。
迷则乐境成苦海,如水凝为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涣作水。可见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只在一转念间耳。
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地宽天高,尚觉鹏程之窄小;云深松老,方知鹤梦之悠闲。
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放手;一条竹杖挑风月,挑到时也要息肩。
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
忽睹天际彩云,常疑好事皆虚事;再观山中闲木,方信闲人是福人。
东海水曾闻无定波,世事何须扼腕?北邙山未省留闲地,人生且自舒眉。
天地尚无停息,日月且有盈亏,况区区人世能事事圆满而时时暇逸乎?只是向忙里偷闲,遇缺处知足,则操纵在我,作息自如,即造物不得与之论劳逸较亏盈矣!
“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得乾坤清纯之气。“晴空看鸟飞,活水观鱼戏,”识宇宙活泼之机。
闲烹山茗听瓶声,炉内识阴阳之理;漫履楸枰观局戏,手中悟生杀之机。
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般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
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便居然有万里山川之势,片言只语内,便宛然见万古圣贤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达人的胸襟。
赏析

在洪氏眼中,人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相反,“以情识补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涤除最难。”所谓银黄,即白银与黄金,人心一一旦为情感所支配,就好像在明珠外镀上金银,想清除干净,使明珠复原,人心复原,谈何容易?“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患理障之难除。”洪氏认为,“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一心能抑,杂念不萌,则不损人利己,不害人害己。“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

如果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以追求财富时的那种迫切心态去追求学问,以追求功名利禄时的那种强烈愿望去追求道德,以热爱妻子儿女时那种刻骨铭心的情感去热爱父母,以保命爵位官职时的那种绞尽心计去保家卫国,就是达到了超凡入圣的道德境界。“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弛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相反,“一念之差,足丧夹生之善。”

洪氏将儒释道三教的处世哲学引入社会文化心态重构的价值取向之中,而这正表明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着的严重社会问题,社会文化心态处于一个复杂的背景之下,以至于真诚与虚伪,善良与邪恶,正直与歪曲、道义与私情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民族也因为其绝大部分成员处于互相设防之中,抵消了凝聚力,增加了内耗度。《菜根谭》总结世道的险恶,指出了对策和良方,认为有修养的君子处理事情,要尽量避免在别人面前暴露出喜怒哀乐之情,否则,内心深处的状况将会被人所窥探。所以说:“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同样道理,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过份地表现出爱好,否则,意气精神就容易为外物所牵引。自恃才华横溢,不以世道险恶为虑,不以严肃谨慎的态度待人接物,结果就会遭到阴险小人的伺机陷害。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社会文明程度的低下,社会文化心态重构的急迫。

洪氏要求人们“心体澄澈”,一尘不染,常常使自己处于明镜止水之中;意气平和,常常使自己身处于风和日丽的气象中,调整自我,改变观念,如此一来,“天下自无可厌之事”,“自无可恶之人”。在面对大是大非,邪恶与正义的选择时,绝对不能有任何的迁就和妥协,一旦态度暧昧,就会丧失正道。但是,遇到利害得失之时,就不能斤斤计较。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社会就容易趋利避害的个人私心。

对于荣辱毁誉,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价值标准:“苍蝇附龮,捷则捷矣,难避处后之羞;茑萝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攀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对于功名利禄,若“直从无处观究竟,则贪恋自轻。”“直从起处究由来,则怨尤自息。”“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其整治社会心态的思路合乎儒家之辙,十分明显。

洪氏指出:“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后罪业,都是盛时作得。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省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人。”“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为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想到白骨黄泉,壮士之肝肠自冷;坐老清溪碧嶂,俗流之胸次亦开。”“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地阔天高,尚觉鹏程之窄小;云深松老,方知鹤梦之悠闲。”“红烛烧残,万念自然灰冷;黄粱梦破,一身亦似云浮。”“一场闲富贵,狼狈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夭”。作者总是从人生的终极出发,判断所为之事,分析所处之世,使人豁然开朗,有机会重新调整心态。在这方面,洪氏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与道家思想相似,佛教思想中的大量观念也被洪应明应用。用来作为调整社会文化心态的良方。书中指出:“世事如棋局,不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看破有尽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悟入无怀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愧。”“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思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静,烈炽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槽廛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体尘境为真境,末了僧家是俗家’。”

评析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