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宋代] 孔夷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译文

悲风中响起画角的声音,听它所吹的《小单于》曲,一遍遍地来自城门的望楼上。为了投宿,我远行所骑的马急匆匆地赶路,来到一个孤独的小村,已满天飞雪。卖酒的市上,灯火已渐渐稀少,我住房的外面,纷纷乱舞的落叶正不断地敲打着窗户。我倾听着几声大雁的惊飞,它刚刚离开烟蒙蒙的水面,带着燎亮而悠长的叫声,飞向那寒冷的云层。

依旧是月照清溪半朦胧,到今天,没有一处不使我黯然消魂。我在睡梦中回到故乡,也只像罗浮山的一场梅花梦,这境况真愁煞我那穿绿罗裙的亲爱的人儿了。我不禁要问:暗里飘香、闲来吐艳的梅花,难道你也有相思之苦,将万点落花飘洒得如同泪雨一般?我料想在那翠绿屏风里的心上人,也一定在黄昏时分倚门而望,双眉正带着内心无限的怨恨。

注释

南浦(pǔ):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用《楚辞·九歌》「送美人兮南浦」的句意。宋词借旧曲另制新调。双调,仄韵,也可押平声韵。

风悲画角:寒风中传来悲凉的号角声。画角:是涂有彩绘的军中乐器,其声音凄厉。

单(chán)于:曲调名。唐《大角曲》中有《大单于》、《小单于》。

三弄:三段乐曲。弄,演奏。三弄,演奏三遍。又乐曲一曲,叫一弄。

谯(qiáo)门:建有瞭望楼的城门。

骎骎(qìn):马行快速貌。

阑:残。

乍离:刚刚离开

嘹唳(liáo lì):大雁凄凉激越的叫声。

好在:依旧。

故国梅花归梦:《梅花曲》引起思归的梦想。

愁损绿罗裙:想起家里的爱人便愁坏了。绿罗裙,指家中着绿罗裙之人。

为问:试问。

暗香:指梅。

啼痕:泪痕。

翠屏:画有青山绿水的屏风,或翠玉镶嵌的屏风。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在旅途中思乡的感情。

上阕通过听觉和视觉构成四幅各具特色的画面,即「画角谯门」、「飞雪孤村」、「冷落酒市」和「寒夜惊雁」。首句「风悲」两字刻画风声。风声带来阵阵角声,那是谯门上有人在吹《小单于》名曲。画角是涂有彩绘的军中乐器,其声凄厉,画角飞声,散入风中,又曾触动过无数旅人的愁思,「风悲」两字极为灵动传神。秦观《满庭芳》中对角声之哀也曾有描写,「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一「落」字见得谯门之高,风力之劲,并且还表达出旅人心头的沉重之感。

「投宿」两句写途中飞雪。「骎骎」形容马在奔驰,又上承「投宿」,使旅人急于歇脚的心情跃然纸上;下启「飞雪」,点出急于投宿是因为风雪交加。「飞」形容漫天飞雪飘舞之状,而「满」字又着力画出村子之小而且孤。「酒市」二句是入村以后的景象。灯火阑珊,人迹稀少,可见雪大且深,也衬托夜间旅舍独处之冷清,所闻者唯有乱叶扑窗之声。「舞纷纷」写落叶之多和风力之急。「骎骎」、「飞」、「满」、「舞」都是动字;「骎骎」在句中不仅状客观之物,而且还能传主观之情,由此可见作者对字、词、句的推敲斟酌。

「送数声」三句是客舍夜坐所闻。雪夜风急,忽闻雁声。雁群入夜歇宿在沙渚芦丛之中,遇到外物袭击,由守卫的雁儿报警,便迅速飞向高空。「乍离」句即是写这种情况。「嘹唳」句说的是雁群受惊后穿过密布的冻云飞向高空,鸣声高亢曼长。雁儿多在高空飞行,白天远望可见,夜间则从鸣声得知。杜牧《早雁》诗有云:「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云外,言其飞得高也。张文潜《楚城晓望》诗也说:「山川摇落霜华重,风日晴和雁字高。」而卢纶《塞下曲》写的就是雁儿夜惊:「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单于战败后想趁黑夜逃遁,途中惊动了雁群,雁儿惊飞云外时的鸣声使追逐者得知单于的去向。此词所写的是南归途中的雁儿,在夜间受惊高飞时的鸣声,叩动旅人的心弦,无限乡思,黯然而生,词意至此由写景转入下阕的抒情。

下阕另开境界,由雪夜闻雁转为淡月乡愁,委婉地铺写相思情意。「好在」句是说风雪稍止,云雾未散,朦胧中透视半痕淡月。「好在」指月色依旧。「无处不消魂」,描绘客居夜思,月色依稀当年,望月生情,不禁黯然魂消。「故国」两句,诉说由于故国之梅以及穿着绿罗裙之人,使他眷恋难忘,因此频频入梦。「愁损」两字,怜想梦中伊人亦为相思所若,语意曲折。「为问」两句上承「故国」句,是以设问将梅拟人化,将枝上蓓蕾比拟为泪珠:试问那暗香浮动的花枝,是否也是为了相思而泪痕点点?末两句又上承「愁损」句,设想对方,由己及人。自己在客中归梦梅花,愁绪满怀,想伊人在故园赏梅忆人,泪滴枝头,正如牛峤《菩萨蛮》中所云:「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何处是辽阳,锦屏春画长。」薄暮时分,她斜倚屏风想起远方旅人,他遥忆故园,应亦是馀恨绵绵,难以消除。

全词感情深挚,婉丽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词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用字传神,遣词琢句,工绝警绝。

评析

此词为旅夜怀乡之作。上阕写风雪孤村夜宿情景。以投宿孤村为中心意象展现了谯门、酒市与水云组合的郊野驿站的寒夜景象。下阕另开境界,由雪夜闻雁转为月夜思乡,委婉地铺写思乡情意。全词写景摹物,虚实相映,情景相生,前之孤村风雪,后之故国梅花,展现现景游子与幻境佳人彼此相思的离愁别恨,冷艳而深婉。

辑评

宋·黄叔旸《花庵词选》:词意婉丽,似万俟雅言。

明·李沧溟《草堂诗馀隽》:上是旅思凄凉之景况,下是故乡怀望之神情。

清·黄苏《蓼园词选》:细玩词意,似亦经靖康乱后作也。第词旨含蓄,耐人寻味。

清·陈亦峰《白雨斋词话》:此词遣词琢句,工绝警绝,最令人爱。「好在」二语真好笔仗。「为问」二语淋漓痛快,笔仗亦佳。

清·薛砺若《宋词通论》:尤以《南浦》一词为最婉约蕴藉,与少游《满庭芳》诸作尤神似,即置在《淮海集》中,亦为最上乘之作,馀子更不足与并论了。

近代·唐季特《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旅思。上阕景,下阕情,琢句极警峭。起写风送角声,次写雪满孤村,所闻所见,无非凄凉景象。「酒市」以下,更写晚间灯火与云中雁声,境尤可悲。下片由景入情,乡思最切。「好在」两句,言见月销魂。「故国」两句,忆梅忆人。「为问」两句,承忆梅。「翠屏」两句,承忆人。以己之深愁难释,故思及对方之人,亦应是馀恨难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