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右任
    于右任 (1879 年 ~ 1964 年) 38 篇诗文

    于右任,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近代知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民国成立之后长年在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担任监察院院长达三十四年,是历史上在任最久的五院院长,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 曹贞吉
    曹贞吉 (1634 年 ~ 1698 年) 253 篇诗文

    曹贞吉,清代著名诗词家,字升六,又字升阶、迪清,号实庵,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人。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 王士禛
    王士禛 (1634 年 ~ 1711 年) 319 篇诗文

    原名王士禛,赐名士祯,字子眞,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西元一六五八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西元一七〇四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牧斋之后主盟诗坛,与朱竹垞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 项鸿祚
    项鸿祚 (1798 年 ~ 1835 年) 222 篇诗文

    清词名家,浙江钱塘人,原名继章,後改名廷纪,字莲生。生於嘉庆三年(公元一七九八年)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举人。屡应进士试试不第,幽忧不振。越二年(西元一八三五年)卒,年仅三十八岁。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善词,上溯温、韦,下逮周密、吴文英。」(《清史稿》),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楼词甲乙丙丁稿》四卷,《补遗》一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其自序云:「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连峰巉巉,中夜猿啸,复如清湘戛瑟,鱼沉雁起,孤月微明;其窅敻幽凄,则山鬼晨吟,琼妃暮泣,风鬟雨鬓,相对支离;不无累德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矣!」(《忆云楼词·甲稿·序》)又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时异境迁,结习不改,霜花腴之剩稿,念奴娇之过腔,茫茫谁复知者?」(《忆云楼词·丙稿·序》)又云:「当沉郁无憀之极,仅托之绮罗芗泽以洩其思,盖辞婉而情伤矣!」(《忆云楼词·丁稿·序》)於此略见作者之情趣。 项鸿祚论词云:「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楼词·甲稿·自序》)自謂「幼有愁癖」,其作他多伤心之語,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莲生词出入於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容若、蒋鹿潭词风较近。谭復堂《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朱彊村《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道出莲生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谭復堂评曰:「文字无大小,必有正变,必有家数,乐善好施。水云楼词,固清商变徵之声,而流别甚正,家数颇大,与成容若、蒋鹿潭,二百年中,分鼎三足。」谭復堂《箧中词》评曰:「莲生,古之伤心人也!荡气回肠,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无其率,有梦窗之深细而化其滞,殆欲前无古人。其《乙稿自序》:『近日江南诸子,竞尚填词,辨韵辨律,翕然同声,几使姜、张俯首。及观其著述,往往不逮所言。』云云,婉而可思。又《丙稿序》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亦可以哀其志矣。以成容若之贵,项莲生之富,而填词皆幽艳哀断,异曲同工,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 魏宪
    魏宪 (? ~ ?) 6 篇诗文

    魏宪,字惟度,福清人。诸生。有《枕江堂集》。

  • 大须
    大须 (? ~ ?) 3 篇诗文

    大须,字芥航,清代江苏镇江焦山定慧寺僧。生卒年与俗姓均不详,大约公元1868年前后在世。盐城(今属江苏省)人。出身书香家庭,因父病,祖母命舍身,年十二祝发于焦山。甚受了禅长老赏识,嘱其本师傅法。后继席主焦山定慧寺达十四年。须公工诗,五言律诗尤为著名。诗风潇洒清隽,秀丽可喜。又善画兰竹,所绘亦有名于时。作品惜多不传。

  • 金圣叹
    金圣叹 (1608 年 ~ 1661 年) 2 篇诗文

    明末清初江南吴县人,名采,字若采。入清,改名人瑞,字圣叹。明诸生。所居名贯华堂,又有唱经堂之名。评《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水浒》为“六才子书”,又有唐诗、古文选本。顺治十八年,清世祖去世后,以知县任维初贪残,与诸生倪用宾等聚哭文庙,被巡抚朱国治指为“震惊先帝之灵”,解南京处斩。另有《沉吟楼诗钞》。

  • 陈端生
    陈端生 (1751 年 ~ ?) 1 篇诗文

    陈端生,字云贞,清代弹词女作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嫁淮南范秋塘 (陈寅恪猜测为浙江秀水范璨之子范菼,郭沫若认为是会稽范菼)。其夫范秋塘以科场案(一说继母控忤逆)谪戍。端生在家奉侍,撰《再生缘》弹。后范遇赦归,未至家而陈卒。著有《绘影阁诗集》(失传),弹词小说《再生缘》(一至十七卷)。《再生缘》共二十卷,陈写至一十七卷,未竟而卒,馀三卷由另一女作家梁德绳续稿。最后由女作家侯芝整理为八十回本。有道光二年(1822)宝仁堂刊本,其后又有多种刊本、石印本和铅印本。此作经改编为苏州弹词书目,有一定影响 。弹词《再生缘》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另一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并称南缘北梦。

  • 王猷定
    王猷定 (1598 年 ~ 1662 年) 8 篇诗文

    王猷(yóu)定,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贡生。曾在史可法幕下效命,明亡不仕,日以诗文自娱。晚寓浙中西湖僧舍。猷定工诗古文,郁勃多奇气,其行书楷法,亦名重一时。著有《四照堂集》。

  • 丘逢甲
    丘逢甲 (1864 年 ~ 1912 年) 1807 篇诗文

    丘逢甲,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清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铜锣)人。十四岁取中秀才,丁日昌赠以「东宁才子」之印;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不久,以亲老告归,先后担任宏文、罗山、崇文书院主讲,兼任《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工作。甲午战败,割台议起,丘氏上书请愿,反对割让,与台湾官绅共组台湾民主国,并担任义军统领,督办团练,以「抗倭守土」号召抗日。日军抵台不久,继民主国总统唐景崧之后,避难广东镇平祖籍。西渡后致力于兴学教育,曾担任韩山、东山、景韩书院主讲,创潮汕第一所新式教育机构:岭东同文学堂,开新学风气之先。又曾担任广东咨议局副议长,军政府教育部长等。1912年病逝于镇平,临终遗言须向南葬,以示不忘台湾。丘逢甲乙未(1895)之前诗作,多见于《柏庄诗草》,计古近体诗约二百五十首。内渡后诗作以《岭云海日楼诗钞》为主,乃丘逢甲病逝后,由其四弟瑞甲、五弟兆甲按年编次,得十三卷,凡千馀首。兹以陈炎正编《柏庄诗草》〖此诗稿由陈炎正于1978年购得,又抄录丘逢甲少作后,集为《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与《柏庄诗草》原稿影本合并出版。〗、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出版《岭云海日楼诗钞》〖台湾省文献会本依据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的《岭云海日楼诗钞》(含《选外集》)加标点编印,于1994年出版,内容较为完整,故据以为底本。〗为底本,并参照王国璠编《柏庄诗草》〖王国璠据《柏庄诗草》原稿影本整理作注,另将《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中的诗歌分出,题为「仓海先生集外集」,并入该书。1980年由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出版。〗(简称王本)、丘瑞甲、丘兆甲编,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邹本)〖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内附丘瑞甲补辑《选外集》,1937年由广州中山大学出版部出版,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文献馆典藏。〗、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徽本)〖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校,《岭云海日楼诗钞》,1984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诗作十三卷、《选外集》、《选外集补遗》、《柏庄诗草》、《罗浮游草附录》等。〗、黄志平、丘晨波编《丘逢甲集》〖黄志平、丘晨波主编的《丘逢甲集》,2001年由长沙岳麓书社出版。为目前最新的丘逢甲全集,按时间排序,但未区分选外集、补遗等。〗,并增补光绪己亥(1899)岭南宝经阁刊刻的《金城唱和集》,以及《诗畸》、《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湾诗乘》、《三六九小报》、《诗报》、《台湾诗醇》、《东宁击钵吟后集》、《台湾诗海》等辑录编校。

  • 钱谦益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人。明万历庚戌一甲三名进士,历官礼部侍郎。福王时,为礼部尚书。入国朝,以礼部侍郎署秘书院学士。有《初学集》、《有学集》。

  • 慈禧
    慈禧 (1835 年 ~ 1908 年) 1 篇诗文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 姚鼐
    姚鼐 (1731 年 ~ 1815 年) 753 篇诗文

    清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四库全书》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主江南钟山、紫阳等书院讲席四十年。工古文,高简深古,近欧阳修、曾巩,与方苞、刘大櫆合为桐城派。选《古文辞类纂》以明义法。有《九经说》、《三传补注》、《惜抱轩全集》等。

  • 吴藻
    吴藻 (1799 年 ~ 1862 年) 295 篇诗文

    清浙江仁和女子,字蘋香,号玉岑子。商人黄某妻。幼而好学,工词,善画。曾自制乐府曰“乔影”,吴中一时传唱。后移家南湖。有《香南雪北庐集》、《花帘词》。

  • 毕沅
    毕沅 (1730 年 ~ 1797 年) 24 篇诗文

    毕沅,字纕蘅,亦字秋帆,清代官员、学者。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後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 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 序灯
    序灯 (? ~ ?) 1 篇诗文

    序灯,明末清初浙江杭州法喜院僧。生卒年与俗姓均已失考。大约公元1655年前后在世。字奕是,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为诗僧笑鲁之孙,翼庵济白之徒,啸翁显鹏之侄,一门诗僧,尽擅诗名。其诗词藻华赡,气度雍雅,时评甚高。有《啸隐偶吟录》。

  • 方苞
    方苞 (1668 年 ~ 1749 年) 30 篇诗文

    清安徽桐城人,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号望溪。康熙四十五年会试中式,以母病归,未应殿试。五十年,以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下狱。两年后,免罪入旗。因大学士李光地荐,入直南书房,改直蒙养斋,充武英殿修书总裁。世宗即位,得出旗归原籍。雍正、乾隆间,历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以事削衔。为学宗程朱,文章学韩欧,为桐城派古文初祖,号为一代正宗。曾奉高宗命,选八股文成《钦定四书文》。有《望溪文集》。

  • 宋琬
    宋琬 (1614 年 ~ 1674 年) 261 篇诗文

    清山东莱阳人,字玉叔,号荔裳。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浙江按察使。顺治中,康熙初两遭诬告,被囚数年。晚年复起为四川按察使。工诗,多愁苦之音。与施闰章齐名,称“南施北宋”。有《安雅堂集》。

  • 王初桐
    王初桐 (1729 年 ~ 1821 年) 7 篇诗文

    清上海嘉定方泰人,诸生,原名丕烈,字于扬,一字耿仲,其字号及室名甚多,字号计有赓仲、耿仲、无言、竹所、思玄、古香堂、杏花村、羹天阁、红豆痴侬、巏堥山人、红犁翠竹山房等。清乾隆四十一年(西元一七七六年)召试淀津,列二等,授四库馆誊录,寻任齐河县丞。历署新城、淄川、平阴、寿光知县,宁海州同知。所至政简刑清,曾于署中悬联云:「案牍劳形乃以诗书为案牍;山林适性且将城市作山林」。乾隆五十五年(西元一七九〇年),帝八十寿,南巡,受命起草献寿迎鸾曲《东山祝嘏九成曲》进呈。《方泰志》谓「缮折先呈御览,遂演于泰安行宫,天颜喜」。仪徵阮文达说,其曲在四声二十八调中,深得唐宋人精髓。嘉庆四年(西元一七九九年),年七十,致仕还乡。书斋门有联云:「镇日无来客,经年不入城;平生别无嗜,惟有好著书」。所著书四十種,共计六百三十二卷,已刊行者一百八十卷。告老後,曾应知县吴桓聘,编纂嘉庆《嘉定县志》二十四卷。又编纂《方泰志》三卷。性恬淡,擅填词。其擅填词,有《济南竹枝词》、《奁史》等。

  • 尤侗

    尤侗,字同人,更字展成,别字悔庵,又曰艮斋,晚自号西堂老人,长洲人。贡生,官永平府推官。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历官侍讲。有《西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