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迈远

    南朝宋人。善文章,喜自夸而嗤鄙他人,每作诗,得称意语,辄掷地呼曰:“曹子建何足数哉!”明帝曾召见之,曰:“此人连绝之外,无所复有。”

  • 柳恽
    柳恽 (465 年 ~ 517 年) 18 篇诗文

    南朝梁河东解人,字文畅。柳世隆子。少好学,工诗,善尺牍。又从嵇元荣、羊盖学琴,穷其妙。初为齐竟陵王法曹行参军。梁武帝时累官左民尚书、广州刺史、吴兴太守。为政清静,民吏怀之。又精医术,善弈棋,奉命品定棋谱,评其优劣。有《清调论》、《卜杖龟经》。

  • 颜延之
    颜延之 (384 年 ~ 456 年) 41 篇诗文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延年。少孤贫,好读书,无所不览。东晋时曾为豫章公刘裕世子中军行参军。入宋,初为太子舍人。历始安、永嘉二郡太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嗜酒,不护细行,性激直,每犯权要,自谓“狂不可及”,人称“颜彪”。文章冠绝当时,与谢灵运齐名,世称颜谢。今存《颜光禄集》辑本。

  • 陆法言
    陆法言 (562 年 ~ ?) 1 篇诗文

    隋朝音韵学家,名词,以字行,临漳(今河北临漳南)人。隋文帝开皇初年,与刘臻、萧该、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等八人讨论音韵学,评议古今是非。陆法言在仕途上不顺,但潜心学问却使其在中国语音史上永垂不朽。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韵专著。他是鲜卑族对汉族文化认同的代表。这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 僧伽斯那

    僧伽斯那,又称僧伽斯、僧伽先,是公元5世纪印度的大乘法师,一生研究佛学。早年出家学道,游化诸邦,聪明绝世,多所述作,撰有《修行经》、《大道地经》、《僧伽罗刹所集经》等。其中,《僧伽罗刹所集经》叙述佛陀自成道后至涅槃间之诸种事迹,特以载有佛陀游化坐夏之年次而著称于世。他也参与《华严经》、《贤愚经》的撰写,佛学成就非常之大。《百喻经》古文汉译本于南朝齐永明十年由其弟子求那毗地所译,本书即是按照此译本注释翻译而成的。

  • 范雲
    范雲 (451 年 ~ 503 年) 7 篇诗文

    南朝梁南乡舞阴人,字彦龙。六岁时随其姑父袁叔明读《诗》,「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宋豫州刺史殷琰,彦龙从容对答,卽席作诗,挥笔而成。起家齐郢州西曹书佐。齐初,与梁武帝、沈休文、谢玄暉等并为南朝齐竟陵王「西邸八友」。齐武帝永明十年(西元四九二年)出使北魏,與萧彦瑜使北魏,魏孝文帝称之。还迁零陵内史。深为明帝所知。为始兴内史,安抚边民,施行德政,盗贼敛迹,商贾露宿,郡称神明。齐末,梁武帝起兵,彦龙参赞帷幄,拜黄门侍郎。入梁,封霄城县侯,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官至尚书右僕射。居官能直言劝谏,天监二年(西元五〇三年)病故,享年五十三岁。梁武帝爲之流涕,卽日御驾临殡。追侍中、衞将军,赐谥曰文。彦龙善属文,长五言诗,诗风清浅婉转。

  • 江总
    江总 (519 年 ~ 594 年) 171 篇诗文

    南朝陈济阳考城(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字总持。江紑子。起家梁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笃学有辞采,深受梁武帝嗟赏。侯景之乱,流寓岭南。陈文帝天嘉四年,以中书侍郎征还。陈后主立,历尚书令。当权任宰,而不理政务,日与后主游宴后庭,多为艳诗,号为狎客。陈亡入隋,为上开府。卒于江都,世称江令。今存《江令君集》辑本。

  • 萧詧
    萧詧 (519 年 ~ 562 年) 2 篇诗文

    南朝梁宗室,后梁国君,字理孙。梁武帝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幼好学,善属文,尤长佛理。梁武帝大通三年,封岳阳郡王,官东扬州刺史。萧统卒,梁武帝舍察兄弟而立简文,詧(chá)常怀不平,遂蓄财募侠。大同元年,迁雍州刺史,境内称治。侯景乱后,詧既与江陵构隙,恐不能自固,乃依附西魏。西魏恭帝元年,西魏将于谨等攻破江陵,杀死梁元帝。次年察在江陵称帝,改元大定,为西魏附庸,上疏称臣,是为后梁。既而阖城长幼,被虏入关,又失襄阳之地。察耻威略不振,终以忧愤发背而卒。在位八年,庙号中宗。有《悯时赋》、《金光明经义疏》等。

  • 吴孜
    吴孜 (? ~ ?) 1 篇诗文

    这个人很神秘,什么也没留下

  • 萧综
    萧综 (480 年 ~ 528 年) 2 篇诗文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世谦。梁武帝次子。武帝天监三年,封豫章王。累迁南徐州刺史、侍中。疑己为齐东昏侯之子,常怀异志。普通六年,北魏军临彭城,武帝令综都督众军,镇于彭城。综率数骑投魏。梁军失帅,大溃。魏以为太尉、丹阳王。改名缵,一作赞,字德文。魏孝庄帝即位,尚帝姊寿阳长公主。出为齐州刺史。大通二年,萧宝夤反于魏,综将赴之,为魏所杀。一说梁将陈庆之至洛,综送书启求还,信未达而庆之败,未几,终于魏。又说尔朱世隆入洛,妻被害,综弃官为僧,病死入山途中。

  • 刘令娴

    南朝梁彭城人。刘孝绰三妹,嫁东海徐悱为妻。有才学,能为文。悱仕晋安郡,卒,丧归京师。令娴为祭文,凄怆哀感,为世传诵。

  • 刘遵
    刘遵 (? ~ 535 年) 9 篇诗文

    南朝梁彭城人,字孝陵。刘孺弟。起家著作郎。为晋安王萧纲记室。梁武帝中大通三年,纲立为皇太子,除中庶子,恩宠为时辈莫及。

  • 颜之推
    颜之推 (? ~ 591 年) 8 篇诗文

    北齐琅邪临沂人,字介。颜协子。生于江陵,幼受家业。博览群书,词情典丽。梁简文帝大宝元年,侯景陷郢州,被俘,囚送建康。景平,还江陵,梁元帝以为散骑侍郎。西魏破江陵,被俘北去,后携家奔北齐,文宣帝(高洋)引于内馆,使侍从左右。武成帝(高湛)时,掌文林馆,主编《修文殿御览》。后主(高纬)时,除黄门侍郎。齐亡入北周,与魏澹等重修《魏书》。周末为御史上士。隋文帝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有《颜氏家训》等。

  • 谢晦
    谢晦 (390 年 ~ 426 年) 2 篇诗文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宣明。谢朗孙。涉猎文义,博赡多通。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刘穆之荐于刘裕,累迁太尉主簿。然议事常与穆之不同,穆之怒之,抑不得迁。穆之死,转从事中郎。从刘裕征伐关洛,委以要任。入宋,封武昌县公。总统宿卫。武帝死,少帝立,与徐羡之等共辅政。旋共废杀少帝,迎立文帝。后出为荆州刺史。文帝元嘉三年,诛杀羡之等,并遣檀道济讨晦,晦兵败被杀。

  • 伽腽肭

    古天竺高僧伽腽肭

  • 祖鸿勋

    祖鸿勋,涿郡范阳人也。父慎,仕魏,历雁门、咸阳二郡太守,政有能名。卒于金紫光禄大夫、赠中书监、幽州刺史,谥惠侯。鸿勋弱冠,与同郡卢文符并为州主簿。仆射、临淮王彧表荐其文学,除奉朝请。、位至高阳太守。在官清素,妻子不免寒馁。时议高之。齐天保初,卒官。

  • 徐君倩

    徐君倩,字怀简,东海郯人,南北朝时期诗人。曾担任湘东王镇西咨议参军,颇好声色,有侍妾数十人, “有时载妓肆志游行,荆楚山川,靡不毕践。”。除夕与妻子一起守岁,写下了《共内人夜坐守岁》的诗。

  • 王僧孺
    王僧孺 (464 年 ~ ?) 40 篇诗文

    南朝梁东海郯人,字僧孺。家贫,常为人抄书以养母,写毕即能讽诵。仕齐为太学博士,以工文辞游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累迁治书侍御史,出为钱塘令。入梁,任南海太守,禁止当地杀牛旧俗,视事二岁,声绩有闻。诏征中书侍郎,领著作。撰《起居注》、《中表簿》,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后入直西省,知撰谱事,改定《百家谱》。工属文,善楷隶,多识古事,藏书万余卷,与沈约、任昉为当时三大藏书家。明人辑有《王左丞集》。

  • 王歆之

    南朝宋河东人,字叔道。受知于宋文帝。元嘉三年受遣巡行四方,观察吏政,访求民隐。举循吏李元德、魏恭子等。历官左民尚书、光禄大夫。卒于官。

  • 王台卿

    王台卿,中国南北朝时期梁国诗人,代表作《南浦别佳人》、《陌上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