偩
拼音:
注音: ㄈㄨˋ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5069
仓 颉: ONBC
五笔86: WQMY
郑 码: NRLO
四 角: 27286
电 码: 8079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1 画
部外笔画: 9 画
笔顺编号: 32352511134
笔划顺序: ノ丨ノフ丨フ一一一ノ丶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英 文: follow
基本解释

偩fù(ㄈㄨˋ)

1、依照;摹仿。

2、古同“负”(a.仗恃;b.负荷)。

详细解释

搜索与“偩”有关的包含有“偩”字的成语 查找以“偩”打头的成语接龙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部】;康熙笔画: 11,部外笔画: 9

《廣韻》房久切《集韻》《韻會》扶缶切《正韻》房缶切,?音阜。《禮·樂記》禮樂偩天地之情。《鄭註》偩猶依象也。

又同負。《淮南子·詮言訓》自偩而辭助。《註》自偩,自恃也。

说文解字

【卷六】【貝部】

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一曰受貸不償。房九切

说文解字注

(負) 恃也。左傳曰。昔秦人負恃其衆。貪於土地。逐我諸戎。孟子曰。虎負隅。莫之敢攖。从人守貝有所恃也。會意。房九切。古音在一部。樂記。禮樂偩天地之情。史記。栗姬偩貴。皆作偩。俗字也。一曰受貸不償。凡以背任物曰負。因之凡背德忘恩曰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