袊
拼音: lǐng líng
注音: ㄌ一ㄥˇ ㄌ一ㄥˊ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888A
仓 颉: LOII
五笔86: PUWC
郑 码: WTOW
四 角: 38232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1 画
部外笔画: 5 画
笔顺编号: 4523434454
笔划顺序: 丶フ丨ノ丶ノ丶丶フ丶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

袊lǐng(ㄌ一ㄥˇ)

1、古同“领”,衣领。

2、下裳,裙。

袊líng(ㄌ一ㄥˊ)

1、衣光。

详细解释

搜索与“袊”有关的包含有“袊”字的成语 查找以“袊”打头的成语接龙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部】;康熙笔画: 11,部外笔画: 5

《唐韻》良郢切《集韻》里郢切《韻會》里整切,?音領。《玉篇》衣袊也。《揚子·方言》袒飾謂之直袊,謂婦人初嫁上服。一曰繞袊,江東通言下裳曰袊。

又《類篇》郞丁切,與?、?同。

说文解字

【卷九】【頁部】

項也。从頁令聲。良郢切

说文解字注

(領) 項也。按項當作頸。碩人、桑扈傳曰。領、頸也。此許所本也。釋名、國語注同。領字以全頸言之。不當釋以頭後。若廣雅領、頸、項也。合宜分別者渾言之。其全書之例類皆然矣。衣之曲祫謂之領、亦不謂衣後也。仲尼燕居注。領猶治也。淮南書高注。領、理也。皆引伸之義。謂得其首領也。龜傳用領爲蓮。異部假借。从。令聲。良郢切。古音在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