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
拼音:
注音: 一ˊ
繁体: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8D3B
仓 颉: BOIR
五笔86: MCKG
郑 码: LOZJ
四 角: 73860
电 码: 6318
区 位: 7461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9 画
部外笔画: 5 画
笔顺编号: 253454251
笔划顺序: 丨フノ丶フ丶丨フ一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造 字: 形声:从贝、台声
英 文: give to, hand down, bequeath
基本解释

贻(貽)yí(一ˊ)

1、赠给。

2、遗留,留下:贻害。贻误(使受到坏的影响)。贻训。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详细解释

◎ 贻

貽 yí

〈动〉

(1) (形声。从贝,台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

(2) 同本义 [present]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美人之贻。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 赤壁云。——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古经传中诒、贻见互。 清· 郑珍说“贻”字皆汉后所改。如:贻饷(留赠);贻赠(馈赠,赠送)

(4) 遗留 [leave behind;bequeath]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

坐贻聋瞽。——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贻累(连累);贻笑(诒笑。被人讥笑);贻谋(留下的主意);贻厥(贻:留;厥:其);贻燕(给后世子孙留下安定的根基);贻臭万年(恶名留传后世,万世难除)

【词性变化】

◎ 贻

貽 yí

〈名〉

贻贝属或有关属的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 [mussel],通常有一个卵形或长形贝壳,具一黑色角质层并依动物分泌的细丝状足丝附着在基层

康熙字典

【酉集中】【貝部】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飴。《說文》贈遺也。經典通用詒。《爾雅·釋言》貽,遺。《註》相歸遺。《書·五子之歌》貽厥子孫。《詩·邶風》貽我彤管。《釋文》貽,本又作詒。

又《爾雅·釋魚》貽貝。《註》黑色貝也。

又《集韻》《類篇》羊吏切《正韻》以智切,?音異。義同。

说文解字

【卷六】【貝部】

贈遺也。从貝台聲。經典通用詒。與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