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拼音:
注音: ㄐ一ˋ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8A18
仓 颉: YRSU
五笔86: YNN
郑 码: SYY
四 角: 07617
电 码: 6068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0 画
部外笔画: 3 画
笔顺编号: 4111251515
笔划顺序: 丶一一一丨フ一フ一フ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英 文: record; keep in mind, remember
基本解释

記jì(ㄐ一ˋ)

1、把印象保持在腦子裏:記憶。記取。記性。博聞強記。

2、把事物寫下來:記錄。記功。記者。

3、記載事物的書冊或文字:遊記。日記。大事記。

4、符號,標識(zhì):印記。標記。記號。

5、古時的一種公文:奏記。箋記。

6、皮膚上的生下來就有的深色斑:胎記。

7、量詞,指打一下:給他一記耳光。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部】;康熙笔画: 10,部外笔画: 3

《唐韻》《集韻》《韻會》?居吏切,音冀。《說文》疏也。《徐曰》謂一一分別記之也。《博雅》識也。《釋名》紀也。《玉篇》錄也。《廣韻》志也。《書·益稷》撻以記之。《傳》使記識其過也。《禮·王制》太史典禮執?記。《註》國有禮事,則豫執?策,記載所當行之禮儀。《唐書·于志寧傳》左有記言之史,右有記事之官。《關尹子·五鑑篇》昔遊再到,記憶宛然。

又《博雅》書也。《前漢·蕭望之傳》待詔鄭朋奏記于蕭望之。《註》記,書也。奏記自朋始。《文心雕龍》後漢始有公府奏記,記之言志,進己志也。

又《正字通》文符也。《後漢·鍾離意傳》少爲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太守甚賢之。

又官名。《後漢·百官志》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

又與其通。《字彙補》助語辭。《詩·王風》彼其之子。《箋》其或作記。或作己。讀聲相似。

又叶苟起切,音几。《崔琰·述初賦》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門而造止。覿游夏之峩峩,聽大猷之篇記。一說本作紀,紀與止叶,譌作記。

说文解字

【卷三】【言部】

疏也。从言己聲。居吏切

说文解字注

(記) 疋也。疋各本作疏。今正。疋部曰。一曰疋、記也。此疋記二字轉注也。疋今字作疏。謂分疏而識之也。廣雅曰。註紀疏記學栞志識也。按晉唐人作註記字。註從言不從水。不與傳注字同。从言。己聲。居吏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