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注音: ㄍㄜˊ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224DC
仓 颉: HOHER
五笔86: TTKG
郑 码: OIRJ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9 画
部外笔画: 6 画
笔顺编号: 332354251
笔划顺序: ノノ丨ノフ丶丨フ一
造字信息
类 型: 扩展B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彳部】;康熙笔画: 9,部外笔画: 6

《廣韻》古伯切《集韻》《正韻》各額切,?音格。《揚子·方言》徦?,至也。邠唐冀兗之閒曰徦,或曰?。

又《揚子·方言》?,來也。周鄭之郊,齊魯之閒。或謂?曰懷。《廣韻》亦作假。《集韻》或作佫臵。通作格。

又《集韻》轄格切,音核。《揚子·方言》登也。梁益之閒曰?。

说文解字

【卷六】【木部】

木長皃。从木各聲。古百切

说文解字注

(格) 木長皃。以木長別於上文長木者。長木言木之美。木長言長之美也。木長皃者、格之本義。引伸之長必有所至。故釋詁曰。格、至也。抑詩傳亦曰。格、至也。凡尚書格于上下、格于藝祖、格于皇天、格于上帝是也。此接於彼曰至。彼接于此則曰來。鄭注大學曰。格、來也。凡尚書格爾衆庶、格汝衆是也。至則有摩杚之義焉。如云格君心之非是也。或借假爲之。如雲漢傳曰假至也、尚書格字今文尚書皆作假是也。有借格爲庋閣字者。亦有借格爲扞垎字者。從木。各聲。古百切。古音在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