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lóng
注音: ㄌㄨㄥˊ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28F07
仓 颉: NLHQM
五笔86: BTAG
郑 码: YRMM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4 画
部外笔画: 11 画
笔顺编号: 5235415231121
笔划顺序: フ丨ノフ丶一フ丨ノ一一丨一
造字信息
类 型: 扩展B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部】;康熙笔画: 17,部外笔画: 9

《唐韻》力中切《集韻》《韻會》《正韻》良中切,?音癃。《說文》豐大也。

又《玉篇》中央高也。《爾雅·釋山》宛中隆。《疏》山形中央蘊聚而高者名隆。

又《戰國策》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

又與窿通。《正韻》穹窿,天勢。本作隆。《司馬相如·上林賦》穹隆雲橈。

又《玉篇》盛也。《禮·檀弓》道隆則從而隆,道汙則從而汙。《史記·封禪書》文王攺制,爰周郅隆。《前漢·武帝紀》迫隆冬至。《註》隆冬,猶言盛冬也。

又《禮·祭義》頒禽隆諸長者。《註》隆,猶多也。

又《荀子·致士篇》君者,國之隆也。《註》隆,猶尊也。《史記·平準書》方隆貴用事。

又《前漢·王莽傳》臣莽夙夜隆就孺子。《註》隆,長也。言成就之,使其長大也。

又厚也。《後漢·皇后傳》使後世不見隆薄進退之隙。

又《前漢·五行志》沛城鐵官鑄鐵,鐵不下,隆隆如雷聲。

又地名。《史記·晉世家》齊伐魯,取隆。《註》隆,卽龍也。魯地有隆山。

又州名。後周陵州,宋升隆州。

又豐隆,雷師。《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宓妃之所在。《正韻》靊霳,本作豐隆。

又與南通。《淮南子·俶眞訓》終南作終隆。

又叶盧王切,音郞。《道藏歌》但聞仙道貴,不聞鬼道隆。謠歌參天氣,賈生元正章。

又叶閭承切,音棱。《陸雲·贈孫世顯詩》制動以靜,祕景在隆。雲根可棲,樂此隈岑。考證:〔《戰國策》雖隆薛之誠到於天〕 謹照原文誠改城。〔《荀子·臣道篇》君者,國之隆也。〕 謹照原書臣道篇改致士篇。

说文解字

【卷六】【生部】

豐大也。从生降聲。力中切〖注〗徐鍇曰:“生而不已,益高大也。”

说文解字注

() 豐大也。隆者漢?帝之名。不云上諱而直書其字者。五經異義云。漢幼小諸帝皆不廟祭。而祭於陵。旣不廟祭、似可不諱。然漢志河內郡隆慮。應劭曰。隆慮山在北。避?帝名。改曰林慮也。又郡國志。林慮故隆慮。?帝改。漢制生而諱。故孝宣更名。此葢?帝在位時所改。而書成於和帝永元十二年。以前未及諱。至安帝建光元年許沖上書時不追改。故不云上諱。祐曰上諱者今天子之名。又在開卷也。林與隆合韵。故毛詩臨衝、韓詩作隆衝。从生。降聲。力中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