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
成语解释
三公:古时辅助国君的最高官员;九卿: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
出处 & 用法
成语出处:
《史记•日者列传》:“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
成语示例:
可是当今朝廷之事,~,为皇上辅粥者多是满人,而汉人仅居十之二三。 二月河《康熙大帝》三十四
成语百科:
三公九卿
引经据典
并列 三公,周为太师、太傅、太保;后为司马、司徒、司空;前汉即为大司马(丞相)、大司徒、大司空。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各朝代的名称和职司略有不同。总称高级官员。《汉书·王吉传》:“舜汤不用~之世而举皋陶、伊尹,不仁者远。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至于积功治人,亡益于民,此《伐檀》所为作也。”△多用于封建时代官员。→三槐九棘。也作“三九之位”。
近义词

反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