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骨验尸

旧时用酒醋蒸熏骨骼以定死因的验尸方法。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在南方呢,恐怕义军的消息,未必能及鞭毙土匪,蒸骨验尸, 阮玲玉 自杀, 姚锦屏 化男的能够耸动大家的耳目罢?”

一家骨肉

骨肉:比喻有血统关系的最亲近的人。指一个家庭中的亲人。

顔筋柳骨

谓 唐 代大书法家 颜真卿 、 柳公权 之字遒劲有力。亦泛指墨宝。 宋 陆游 《唐希雅雪鹊》诗:“我评此画如奇书, 颜 筋 柳 骨追 欧 虞 。” 元 关汉卿 《普天乐·喜得家书》曲:“却是断肠诗词,堪为字史, 颜 筋 柳 骨, 献之

眼饧骨软

眼饧:眼色朦胧。视觉模糊,骨节酥软。形容迷矇疲倦的神态。

妍皮裹痴骨

妍:美好;痴:同“媸”,丑陋。美丽的皮肤,包裹着丑陋的骨头。比喻外表虽然美好但实质却很鄙陋。

醒骨真人

指盛暑的清风。

痛于骨髓

犹痛入骨髓。《汉书·韩信传》:“ 秦 父兄怨此三人,痛於骨髓。”

痛楚彻骨

形容痛苦万分。

剔肤见骨

剔: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肤:肌肤。把肉剔下来,一直剔到了骨头。比喻对事物分析和解剖得非常深刻、彻底。

锁骨观音

亦作“鏁骨观音”。

瘦眉窄骨

眉目清秀。 梁斌 《红旗谱》五:“ 朱老忠 瞧了瞧 江涛 ,说:‘怎么这孩子长得这么俊气!’ 贵他娘 紧跟着说:‘人家他弟兄们都是长得瘦眉窄骨儿,完全不像 大贵 一路孩子们,粗粗拉拉的!’”

三军暴骨

三军:指所有军队;暴:晒。三军的尸骨暴露于战场。形容战败,使军士尸横战场。

人亲骨肉香

比喻关系十分密切,感情深厚。

穷相骨头

骨相贫穷之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郑光业 ﹞及第之岁,策试夜,有一同人突入试舖,为吴语谓 光业 曰:‘必先必先,可以相容否?’ 光业 为輟半铺之地。其人復曰:‘必先必先,諮仗取一杓水。’ 光业 为取。其人再曰:‘便干託

青山处处埋忠骨

各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自己的身躯。形容为着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豪情。

平地起骨堆

比喻平空发生意外事故或祸端。

皮包骨头

形容躯体清瘦得露骨。

齧血沁骨

形容极端诚信。 清 顾嗣立 《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 冯 阻絶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参见“ 啮臂 ”。

沦肌浃骨

沦:深入;浃:通彻。透入肌肉和骨髓。比喻感受深刻。

劳什骨子

犹劳什子。《红楼梦》第三四回:“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 宝玉 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参见“ 劳什子 ”。

癞骨顽皮

身患顽癣,皮骨丧失知觉。比喻顽劣之徒。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四折:“使不着你癩骨顽皮,逞的精神,説的强词,公厅上捱杖子,胡攀乱指。”参见“ 癩肉顽皮 ”。

赖骨顽皮

形容蛮横倔强,不肯认罪或服输。

枯骨死草

指龟甲、蓍草。对占卜用具的轻蔑说法。 汉 王充 《论衡·卜筮》:“ 周武王 伐 紂 ,卜筮之,逆。占曰:‘大凶。’ 太公 推蓍蹈龟而曰:‘枯骨死草,何知而凶!’”亦作“ 枯草死骨 ”。 宋 欧阳修 《怪竹辩》:“竹,果无知乎?则无知莫如

枯骨朽脊

指暴露于野外无主的尸骸。《管子·度地》:“春不收枯骨朽脊,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

枯茎朽骨

茎:草茎;骨:骨头。枯槁的草茎,腐烂的骨头。比喻腐朽的事物。

筋信骨强

信:同“伸”,伸展。筋能伸展,骨骼强健。形容身体强壮。

急留骨碌

象声词。滚动声。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二折:“我则见五箇鏝儿乞丢磕塔稳,更和一箇字儿急留骨碌滚。”亦作“ 急留古鲁 ”。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三折:“看沙场血浸横尸首,直杀的马头前急留古鲁乱滚滚死死死死人头。”

咭力骨碌

象声词。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听不懂。 元 施惠 《幽闺记·招商谐偶》:“你两个只管咭力骨碌,骨碌咭力。”

鸡骨支牀

谓瘦骨嶙峋,衰弱之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戎 、 和嶠 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 鸡骨支牀, 和 哭泣备礼。”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 戎 为 豫州 刺史,遭母忧,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棊弈,而

吉里骨碌

象声词。 浩然 《艳阳天》第二章:“他们又转头往北爬,北边有一个大坎子,吉里骨碌一滚,下了沟。”

蒺藜骨朵

古代的一种兵器。由 西羌 传入。为一长棒,棒端缀一蒺藜形的头,以铁或坚木制成。《水浒传》第一○八回:“这两个副将都蹬的七八百斤劲弩,各会使一枝蒺藜骨朵,手下有五千人马。”

浑骨丫髻

头上一左一右的两个小圆髻。《水浒传》第六一回:“ 李逵 戧几根蓬松黄髮,綰两枚浑骨丫髻。”

骨重神寒

谓体态稳重,气质沉静。 唐 李贺 《唐儿歌》:“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王琦 汇解:“骨重,言其不轻而稳也。”

骨头架子

◎ [skeleton] 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常用以形容极瘦的人

骨头骨脑

稍为有点肉的骨头。多指残剩之物。《儒林外史》第十八回:“ 胡三公子 叫家人取了食盒,把剩下来的骨头骨脑和些果子装在裡面。”

骨甲文字

即甲骨文。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这会引到今文《尚书》、骨甲文字去,麻烦得很。”参见“ 甲骨文 ”。

骨朵子直

宋 代御前亲近卫士。因其手执骨朵,故称。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国朝有骨朵子直,衞士之亲近者。”《宋史·仪卫志二》:“御龙骨朵子直二百二十人,并全班祗应。”《宋史·职官志六》:“步军有御龙直、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及天武以下

钢骨水泥

◎ [reinforced concrete] 见“钢筋混凝土”

反骨洗髓

反骨:换骨;洗髓:换骨髓。换掉骨髓。形容彻底改变。

棒子骨头

方言。附着玉米粒的穗瓤子。 杨朔 《乱人坑》:“他们吃的是高粱面、黑豆面、云豆面,磨面时奸商还给带上棒子骨头、高粱帽子,掺进沙土、木渣、树皮、山药梗子,以及杂七杂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