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席上吴子似诸友见和,再用韵答之
[宋代] 辛弃疾
翰墨诸公久擅场,胸中书传许多香。都无丝竹衔杯乐,却看龙蛇落笔忙。
闲意思,老风光。酒徒今有几高阳?黄花不怯西风冷,只怕诗人两鬓霜。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

「席上吴子似诸友见和,再用韵答之」:四卷本丙集作「席上子似诸公和韵」。

吴子似:《安仁县志·人物志》:「吴绍古,字子嗣,通经术,从陆象山游。授承直郎,荆湖南路提举茶盐使干办公事。」《铅(Yán)山县志·十一·名宦》:「吴绍古,字子嗣,鄱阳人。庆元五年任铅山尉,多有建白。有史才,纂《永平志》,条分类举,先民故实搜罗殆尽。建居养院以济穷民及旅处之有病阨者。」按:吴氏尉铅山始于庆元四年,见赵昌父《刘之道祠记》,《铅山县志》作五年,误。(参《辛稼轩年谱》庆元四年)。

诸公:四卷本丙集作「诸君」。

都无:四卷本丙集作「苦无」。

「却看龙蛇落笔忙」句:宋·苏轼《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李全,字德通。善篆字,用笔奇妙,而字不可识,云:「天篆也。」与予言,有所会者。复作一篇,仍用前韵》诗:「已闻龟策通神语,更看龙蛇落笔痕」

却看: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却有」。

西风:四卷本丙集作「秋风」。

评析

这首词是答「吴子似诸友」的,也是咏吴子似诸友的。以论其诗为主,兼及饮酒,写来别有情趣。

全词有三个部分。词的上阕为第一部分,品评吴子似诸友之诗。翰墨,即笔墨,这里代指文辞。擅场,专擅一场,为压倒全场之意。书传,书籍与传记。《后汉书·班超传》:「超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故知此词开头二句是说很久以来吴子似诸友驰骋诗坛,有称雄一方之势,这得力于他们饱读诗书,胸藏万卷,承继其先人的家学传统,从而点出了吴子似诸友的诗歌创作成就和取得这些成就的客观原因。接下去二句做进一步发挥。「都无」句从反面着墨,言吴子似诸友之所以取得诗歌创作成就,在于不贪杯,不逸乐,全神贯注于诗歌创作;而「却看」句则作正面描叙,言其落笔为诗,犹如龙蛇飞舞,倾刻而就,雄健有力。这样一正一反,既描叙出吴子似诸友赋诗的情景,又进一步探讨了他们诗歌就成的主观原因,生动深刻,飘逸有致。「闲意思」三句为第二部分,写吴子似诸友及作者的豪气。在这里使用了高阳酒徒的典故。《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说:郦生为陈留高阳人。沛公将略地陈留郊,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其麾下骑士说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馀,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自谓我非狂生。沛公至高阳传舍召之,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日:「必聚徒含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所以李白《粱甫吟》说:「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因知这一部分是说,像他们这样意态悠闲,光景依旧,以酒自晦,狂放不羁之人,没有多少。作者以问句出之,似问实答,说明像当年郦生那样有见识,有魄力,不惧权贵的所谓「高阳酒徒」,只有他和吴子似诸人而已。如果说这一部分为宕开,而第三部分则是收合,再论吴子似诸友之诗。菊花傲霜独开,故言其不怯西风之冷,并以之为反衬,言其「只怕诗人两鬓霜」,怕诗人苍老,不再赋诗,婉转地表达出他答词之后,希望能再次见到吴子似诸友新的和词,照应上阕,结束全词。结构谨严,思致绵密,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