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宋代]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往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事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句:《孟子·离娄》:「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庄子·卷二十二·〈外篇·知北游〉》:「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

古来: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古今」。

来往:四卷本丙集作「归住」。

何处:四卷本丙集作「何事」。

评析

辛稼轩的词,大多即景抒情、咏物言志,他的这首《鹧鸪天》也不例外。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但整个上阕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嫉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阕,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到而已。

此词上阕开头两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到过了庙堂官场、都会边疆,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在辛稼轩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掩鼻」二字,本于《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充分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说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人间」与「古今」连用,即空间与时间结合,横与纵交织,意谓不仅眼前的「人间」是「臭腐场」,「惟有酒偏香」,而且从古到今,莫不如此。接着「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两句,情调一转,由对「人间」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云烟畔」,指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这里依山临水,云烟缥缈,如世外桃源。「歌舞忙」,写词人闲适潇洒的生活和志得意满的情愫。他在闲居铅山时所作的词,多有类似语句。

上阕叙写人间是「臭腐场」,词人欲远务之,从而为下阕「寻菊花」作了铺垫。下阕「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正题。前两句点「寻菊花」,后一句明「不见」。「老伴」,据另一阕《鹧鸪天·翰墨诸公久擅场》的题目可知,当为「吴子似诸友」。「共秋光」,共享秋光。古人多用「秋光」来表现菊花。如杜甫《课伐木》诗说:「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张孝祥《鹧鸪天》词说:「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解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因而「共秋光」,即隐含了「寻菊花」之意。「黄花」,即菊花。「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结尾两句:「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通观全篇,这首词虽写法不合常规,但作者本意不在按题作文,而在借题发挥,表现他愤世的情怀和如菊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