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慢
[宋代] 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译文

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相思之人隔断在脉脉千里之外。两处思念情怀,相隔千山万水。雨停云散天空高远,望不尽远处十二座苍翠山峰。无言相诉,谁能理解我登高望远时心中的情意?纵然写得千万种分离的痛苦情思,无奈谁能驾驭行云寄去我的相思情书?

注释

楚客:客居楚地的人。唐·温飞卿《雨》诗:「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

登临:登山临水。

疏砧:稀疏继续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脉脉:含情不语貌。唐·温飞卿《梦江南·梳洗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翠峰十二:即巫山十二峰。《天中记》:「巫山十二峰,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谁会:谁能理解。

归云:喻归思。唐·薛大拙《麟中寓居寄蒲中友人》诗:「边心生落日,乡思羡归云。更在相思处,子规灯下闻。」

赏析

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篇头三句,乃登高所见。「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馀,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了,整个画面呈现红和绿两种时比色。不是鲜红嫩绿,而是黯淡、憔悴的红和绿。「败红」和「衰翠」是对应上文的「江枫」和「汀蕙」:请注意不是已老和全凋,而是「渐老」和「半凋」;所以还残留一些凄凄惨惨的红和稀稀疏疏的绿,「渐」和「半」意味正老、正凋,还将不断地老下去、凋下去。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这是一幅大笔渲染、满画面的深秋枫黄图,秋色极浓。在写足秋色之后,睹此浓浓秋色的抒情主人公出现了,并点明了「暮秋」季节。「楚客」两句,引用宋玉《九辩》悲秋之意,柳永曾宦游于荆襄一带古代楚地,故这里自称为「楚客」;「登临」补出了上文之秋景是他登高所目见,并暗示主题。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写所闻。深秋万物衰败,已让人心生哀愁,何况在这「满目败红衰翠」之中,耳中又闻这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磁杵之声,在残阳中回荡呢?古代妇女,在秋天到来时,便以磋杵杵捣,制寒衣以送漂泊在外之人。所以在异地漂泊的行人,听闻捣衣声便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寓长期漂泊,「伤怀念远」。「暮秋」是秋天将尽,「残阳」则是一日将尽,都是「晚景」。对景难排,因此下文就直接道出「伤怀念远」的主旨。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浓重的秋声秋色深深地触动诗人的离情,接着「对晚景」三字,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新愁旧恨相继」,此刻先后涌上心头,这愁恨又是多么的浓重。

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脉脉」,化用《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其字当作「哌哌」,相视之貌。(「脉」,繁体作「哌」,形近而误。)相视,就是我与她互相对望,也就是她怀念我,我也怀念她,因此接着才会有二、三句。「两处风情」,从「脉脉」来;「万重烟水」,从「千里」来。细针密线,丝丝人扣。「念两处风情」紧扣「脉脉」,「万重烟水」与「千里」呼应,绘出词人与伊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两相怀念的情状。一个「念」字,令作者怀人之情顿生层澜。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雨歇」一句,不但写出登临时天气的实况,而且点出是风吹雨打才使红败翠衰,补暮秋雨后之状,秋雨初停,天高山青,而怀人之情让这雨后晴景引逗得愈加郁厄,将山峰望穿亦难消解。「望断」句既是写实,又是寓意。就写实方面说,是讲雨收云散,天高气朗,极目所见,惟有山岭重叠连绵不断。就寓意方面说,则是讲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由于云散雨收,此时也看不见了。「望断翠峰十二」,也是徒然。巫山有十二峰,诗人常在诗中使用李唐神女的传说。词人在这里暗中抒发了对情人的思念,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乃是天仙般的一流人物。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深进一层。「凭高」之意,无人可会,只能默然无语。以「尽」字至「无言」之上,表达了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无人能解,也无法自诉,使得作品的情感更显深进。「无言」、「谁会」更是紧扣上阕「脉脉人千里」,表达了词人无人与说的心情。无人与说,只好把书信寄予千里之人,然而「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既无人与说又千里难寄,词人的苦闷愈加深重了。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结尾两句再深进两层。第一层,既然此刻此处无人可诉,无人能会此情此意,那么这「离肠万种」,就只有写之寄于词中。第二层,可是即使写下思念,又如何才能送至她手呢?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在柔情百转中倾吐而出,增强了感染力。「归云」,此处意为无乘归去之云的人托付鸿信。

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词的上阕,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下阕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评析

全词以真挚、浓厚的情意和流利的词笔,描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抒发了异乡客子对伊人的深切怀念和望而不见、传书无凭的凄苦情怀。

辑评

清·陈亦峰《词则·大雅集·卷一》:曲折深婉。

清·周止菴《宋四家词选》评云:后阕一气转注,联翩而下,清真最得此妙。

清·蔡嵩云《柯亭词论》评曰:柳词胜处,在气骨,不在字面。其写景处,远胜其抒情处。而章法大开大阂,为后起清真、梦窗诸家所取法,信为创调名家。如⋯⋯《卜算子慢》「江枫渐老……」,写羁旅行役中秋景,均穷极工巧。

近·沈紫曼:其文笔虽如周止菴所说,但内容却反复曲折,并不平顺。它们是矛盾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