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金鸭馀香尚暖
[宋代] 陆游
金鸭馀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鞦韆伴侣,阑珊打马心情。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译文

金色的鸭形香炉中暖香未尽,绿窗外的夕阳依然光明。清香的发油把头发抹得亮腻,午后躺于床上,懒把身起,玉钗坠落也悄无声息。

打秋千的伙伴被我疏冷,连平日喜爱的打马游戏此时也没了心情。绣屏旁爱情的美梦突然惊醒,都怪花丛外那只黄莺冒失地啼叫一声。

注释

乌夜啼:唐教坊曲。三十六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两结九言,宜于第二字略豆,旧谱分作六言、三言两句,不尽适合。

金鸭:一种镀金的鸭形铜香炉。

绿窗:绿色纱窗,代指女子居室。

兰膏(gāo):一种润发香油。唐浩虚舟《陶母截发赋》:「象栉重理,兰膏旧濡。」

云寰(huán):高耸的环形发髻,泛指乌黑秀美的头发。

无声:没有声音。

冷落:冷清;不热闹。

鞦韆:名词作动词,指玩耍鞦韆。

阑(lán)珊:衰减;消沉。

打马:古代博戏名,是宋代妇女闺房中的一种游戏。

潇湘(xiāoxiāng):梦说「潇湘」,暗用岑参《春梦》诗:「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这是指所爱的男性)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评析

《乌夜啼·金鸭馀香尚暖》是南宋词人陆游所写的一首小令。该小令摹写了一位上层妇女春天中的孤独、寂寞生活。整首词只写「艳」,不写「怨」,「怨」在「艳」中。

上片起二句:「金鸭馀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后句用晚唐方棫诗「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夕阳如有意,长傍小窗明」的句意,以窗外斜日点明时间,一「绿」字渲染环境,「偏」字即方诗的「如有意」;前句写金鸭形的香炉中馀香袅袅,点明主人公身份,这情景,看似高贵幽雅,仔细品味却透露孤独无聊。「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由闺房写到房中人,即女主人公,装束华贵,但孤独无聊的情绪反而透露得更分明。正因为无聊才将自己从上到下的梳妆打扮了一番,美丽的头发「兰膏香染」,却无人来欣赏。「钗坠滑无声」,正可反衬出女主人公冷清的「单枕」。美好的时光,却是如此的伤感。

下片开头两句:「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正面写主人公的寂寞。她不但离别了心上人,深闺独处,而且连同耍秋千的女伴也很少过从。女伴「冷落」,自然自己的心情也更为「冷落」,前者正好反衬了后者。词中主人公的心上人不在,女伴被冷落,连打马的心情的都没有,自可想见。正因为如此,以前爱玩的「打马」游戏,由于女主人公的孤独无聊,也变得索然无味了。进一步点明了她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既然没了玩耍的兴趣,也无可去之处,更无出门的心思,当然就只好仍在「绣屏」旁边的床上捱着,朦胧之中,做起了白日梦。梦说「潇湘」,暗用岑参《春梦》诗:「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作为典故,即写在梦中远涉异地,去寻找心上人。「潇湘梦」,更加烘托出女主人公的寂寞无聊,反映出女主人公的牵挂。独个人守空房的处境,好令人心烦。唯有做白日梦来减轻内心的痛楚。可是,这白日梦不是说做就做的,得来颇属幸运。可偏偏老天与她过不去。做了一个好梦,却又好境不长,偏被春莺的啼声「惊断」。陆词把惊梦放在莺啼之前写,使两者的关系,似即似离,又不写出怨意,显得比较婉转含蓄,避免了情调悲凉。

全词描写了一个上层妇女在春天中的孤独、寂寞的生活的场景。整首词只写「艳」,不写「怨」,「怨」在「艳」中。

辑评

近代作家夏于全:全词风格绮艳,词意婉约,颇有“花间”词的意味,反映了词人细腻多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