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故太尉桥玄文
[汉朝] 曹操
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晞矣!
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旧怀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译文

已故的前太尉桥公,美德广布,博爱宽容,国家怀念您那些可以作为法则的光辉言论,士人思念您那些高明的谋略。如今精神已经幽远,肉体已经埋葬,离开人世已经很长时间了!

我在幼年得以跟您亲近,以愚笨的资质,受到德高望重的您的款待。为我增加了荣誉,提高了社会地位,都是由于您的奖掖扶助,就像孔子自称不如颜回、李生赞叹贾复一样。士为知己者死,我怀念您的知遇恩德,至死不忘。

又承您从容地和我约定:“我死去之后,路过坟墓时,如果不以一斗酒一只鸡相祭祀,车子过了三步,别怪我让你肚子疼。”虽是一时玩笑,要不是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怎么肯说出这样的话呢?不是相信您的魂灵发怒能使我生病,只是回首旧日的交情,想起来就悲伤。我如今奉命东征,驻扎在家乡,北望您的故乡,心里想到您的坟墓。致送一点菲薄的祭品,希望您来享用吧!

注释

太尉:东汉时掌管全国军事大权的职务。

桥玄(公元109年-公元183年):字公祖,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东汉灵帝光和年间曾为太尉。诗题一作《祭桥玄文》。

诞敷(dànfū):光大传播。

明德:美德。

泛受:广泛地对人慈爱。

博容:胸怀宽大,能广容事物。

训:可以作为法则的言论。

令:美好、高明。

谟:谋略、见地。

灵:精神,灵魂。

幽:幽暗,指阴间。

翳(yì):埋藏,这里指桥玄的肉体已被埋葬。

邈(miǎo):远。

晞(xī):露水乾了,这里指人死亡。

逮:及。

升堂室:升堂入室,到他家去,指亲近。

大君子:对桥玄崇高的敬称。

纳:接待。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颜渊:颜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自以为不如颜渊的话见《论语·公冶长》中与子贡的问答。

贾复:字君之,东汉南阳冠军(今河南南阳)人,少年好学,拜舞阳(河南沁阳)李生为师。李生对其他学生说:“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器也。”贾复在新莽战乱中聚数百人,自称将军,后投光武帝刘秀,以军功封冠军侯,改封胶东侯。见《后汉书·贾复传》。

殂(cú)逝:死亡。

过:访问,探望。

沃酹(lèi):洒酒祭奠。

笃好:忠实的好友。

笃:深厚。

胡:怎么。

诒(yí):给予。

旧怀:旧友情。

惟故:思念。

凄怆(chuàng):悲伤

屯次:军队驻扎。

乡里:曹操的家乡谯县(今安徽省亳县)。

贵土:指桥玄故乡。

“乃心陵墓”句:意为我的心到了你的墓前。

裁致:备送。

薄奠:微薄的祭品。

尚飨(xiǎng):还是来享用祭品,古代祭文常以此做结语。尚,还,表希望;飨,享用。

赏析

汉代祭吊文并不多见,略而有两种:一种名为“吊”,是追悼古代不幸的人的,如贾谊《吊屈原赋》;一种名为哀辞,是哀悼夭殇子女的。至于祭友人的文章,曹操这篇可以算作是现存的第一篇。

建安时代的文学,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曹操的散文和诗都是如此。此文就充分表露了他对桥玄的感激之情和必能成就大事业的信心。文章率性任情,直抒胸臆,用古朴甚至诙谐的语言,来体现真情实意,又富于逻辑力量,实是一种“情与气偕,辞共体并”(《文心雕龙·风骨》)的风骨表现。

东汉末年正处于品评人物风气流行的时候,所以此文一开始,就写出桥玄的品德:“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这四字一句的评语,便“辞共体并”,是很得大体、很有骨力的语言。这是讲桥玄一生大布道德于世,泛爱各种人士,广泛容纳人才。国家思念他的遗训,士大夫想着他的嘉谋。特别是头两句,把桥玄在高位而能礼敬少年曹操的这种美德传写出来。“灵幽”二句点题兼过渡,写出桥玄下世之久,而己仍怀念难忘,可知桥玄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之高,感恩怀德之情不言而喻。

文章第一段,用四字句,骨力劲健,是东汉末碑铭文的习惯写法,这还不足奇。而第二段就显出曹操直抒胸臆的特点。汉灵帝熹平三年,曹操举孝廉为郎前后,曾拜谒过桥玄,所以说赶上了升堂入室,认为自己的资质顽而且陋,竟能受到桥玄的热情接待。这些话确为由衷之言。而下面又深一层说:“增荣益观,皆由奖助”这是讲由于桥玄的品题奖勉,增加了荣誉,增益了世人好评。《世说新语·识鉴》注引《魏书》云:“玄见太祖曰:‘吾见士多矣,未有若君者,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曹操从桥玄那里得到了他所最希望的评价与鼓励,当然是一生感激了。祭文中未重复这些话,这自然是当时所熟知的,所以祭文只用颜渊贾复的典故来比譬,是说桥公对自己的期许,不减于仲尼之认为自己不如颜渊,舞阴李生之赞美贾复是将相之器。然后说:“士死知己,怀此无忘。”这一段文章感情流露得十分充沛,而且是以自己论证了桥玄的话的准确性,更显得文章骨力挺拔,意气昂扬。

文中第三段的戏言,很代表建安文学“杂以嘲戏”的特征。如孔融写给曹操的信,陈琳代曹洪写给魏文帝的信,曹丕《典论·自叙》,曹植《与吴季重书》中所讲:“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等。这种特点很符合于当时社会任情放纵、不拘泥礼法的风气。如《世说新语·伤逝》记载王粲好驴鸣,死后。魏文帝临丧,让同来的人,各作驴鸣一声来送灵,就是与本文所写很相近的例子。这种话如不是交情深厚的人,是不可能说的。文章接着对桥玄上述一时戏笑的言辞作了情理俱到的评论,正反映曹操“心念旧恩”(《短歌行》语)的感情。所以接着说:“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旧怀惟顾,念之凄怆。”他认为他所以引述这些话语,并不意味着魂灵真的发怒,能够让自己生病,而是思念旧日友好情怀,回想起来十分难过。《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云,桥玄曾对曹操说:“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这些话大概是和上面这段话同时说的,但史书所记,经过修饰,便远不及文中所述这一细节,最能表达桥玄对曹操的赏识和寄希望于他的真实感情。

最后一段写得很幽默。曹操引用了桥玄生前戏笑之言,既使忘年之交、知己之情表现得更深刻,又使作者怀念死者的感情,表现得极为笃厚,且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悲伤感,正所谓哭语以笑语出之,益增加其“哭语”气氛。这种写法也是建安文学所特有的。

这篇文章绝少冗赘言辞,不像六朝祭文多华少实;而结尾六句,写得更爽快简净,是地道英雄人语而不是儿女之情,足以体现曹操文章的古直风格。建安五年曹操打败袁绍于官渡之后,建安七年又假献帝命东征袁绍,路经睢阳。睢阳是桥玄家乡,所以说大军屯驻桥玄乡里。寥寥数语,真是语短心长。

全文才一百七十多字,便将主体的感情和个性都表现得很鲜明。这一祭奠的话语无疑是反映桥玄有先见之明。而曹操大破袁绍于官渡,又继续进攻,此祭就是借告慰桥公之灵,表明作者已奠定了扫平天下的基础。同时,这一祭文也是向朝野人上表示作者不忘旧恩,一语之赐必报,用意深远。

文章通过叙述作者与桥玄的往事,表达了作者对逝者桥玄真挚的怀念之情。全文语言朴素真挚、简洁明快,表现了自由通脱的风格,毫无官样之体。

评析

《祀故太尉桥玄文》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于建安七年为悼念桥玄作的一篇祭文。祭文首先赞颂桥玄的美德,回忆了幼年时接受桥玄教诲、又得到桥玄提携的往事,点明了祭悼桥玄的原因,又为下文作了感情的铺垫。接着作者描写桥玄生前对作者的戏言,显示出桥玄幽默风趣的性格,曹操用此笔调既诙谐又轻松,传达出二人的交谊之厚以及桥玄之死带给曹操的伤痛之深。作者将历历往事和现实之情结合起来,抒发了真挚的悼念之情。文章写的朴素真挚、简洁明快,表现了自由通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