朹
拼音: qiú guǐ
注音: ㄑ一ㄡˊ ㄍㄨㄟˇ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6739
仓 颉: DKN
五笔86: SVN
郑 码: FQY
四 角: 44917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6 画
部外笔画: 2 画
笔顺编号: 123435
笔划顺序: 一丨ノ丶ノフ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

朹qiú(ㄑ一ㄡˊ)

1、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木,即山楂。

朹guǐ(ㄍㄨㄟˇ)

1、古同“簋”,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详细解释

搜索与“朹”有关的包含有“朹”字的成语 查找以“朹”打头的成语接龙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康熙笔画: 6,部外笔画: 2

《說文》古簋字。註詳竹部十一畫。

又《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求。木名。《爾雅·釋木》朹檕梅。《註》朹樹狀似梅,子如指頭,色赤似小柰,可食。《本草補遺》朹子、山樝一物也。

又《方言》朹,仇也。謂怨仇也。《註》巨救切,音舊。考證:〔《爾雅·釋木》朹檕梅。《註》朹樹狀似梅,子大如指。〕 謹照原文大如指改如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