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
拼音: shū
注音: ㄕㄨ
结构: 上下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83FD
仓 颉: TYFE
五笔86: AHIC
郑 码: EIKX
四 角: 44947
电 码: 5486
区 位: 6136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4 画
部外笔画: 8 画
笔顺编号: 12221123454
笔划顺序: 一丨丨丨一一丨ノ丶フ丶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造 字: 形声:从艹、叔声
英 文: beans and peas, collectively
基本解释

菽shū(ㄕㄨ)

1、豆的总称:菽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菽菽承欢”)。菽麦。菽粟。

详细解释

◎ 菽

尗 shū

〈名〉

(1) 豆类的总称 [beans]

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说文》。按,象戴种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

菽草之难杀者也。——《汉书·五行志》

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

(2) ——《春秋·考异郵》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小雅·小宛》

俗孝家家供菽水。——陆游《湖堤暮归》

(3) 又如:菽水(指豆和水,指菲薄的饮食,形容生活的清苦;指晚辈对长辈的奉养);菽水藜藿(粗茶淡饭。藜藿:野菜;豆叶);菽乳(即豆腐);菽麦(大豆和麦);菽麦不分(豆、麦不分。亦指是非、好坏不分)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部】;康熙笔画: 14,部外笔画: 8

《唐韻》《韻會》?式竹切,音叔。《物理論》衆豆之總名。《詩·豳風》禾麻菽麥。《春秋·定元年》隕霜殺菽。《註》大豆之苗。《禮·檀弓》王註熬豆而食曰啜菽。

又《唐韻古音》式沼反。《詩·豳風》烹葵及菽。叶下棗韻。

又《篇海》子了切。《集韻》通萩。詳萩字註。 《詩疏》亦作叔。《廣韻》同尗。考證:〔《儀禮註》王公熬豆而食,曰啜菽。〕 謹按儀禮註無此文,查係王肅檀弓註見釋文。今改禮檀弓王註熬豆而食曰啜菽。

说文解字

【卷七】【尗部】

豆也。象尗豆生之形也。凡尗之屬皆从尗。式竹切

说文解字注

(尗) 豆也。尗豆古今語。亦古今字。此以漢時語釋古語也。戰國策。韓地五穀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史記豆作菽。尗象豆生之形也。尗象各本作象尗。誤。今正。重言尗者、著其形也。豆之生也。所種之豆必爲兩瓣。而戴於莖之頂。故以一象地。下象其根。上象其戴生之形。式竹切。三部。今字作菽。凡尗之屬皆从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