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
拼音: sōng
注音: ㄙㄨㄥ
结构: 上下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5D69
仓 颉: UYRB
五笔86: MYMK
郑 码: LLJL
四 角: 22227
电 码: 1529
区 位: 6552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3 画
部外笔画: 10 画
笔顺编号: 2524125125251
笔划顺序: 丨フ丨丶一丨フ一丨フ丨フ一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造 字: 原为形声:从山、松声
英 文: high, lofty; one of the 5 peaks, situated in Hunan
基本解释

嵩sōng(ㄙㄨㄥ)

1、〔嵩山〕山名,在中国河南省。

2、高:嵩峦(高耸的峰峦)。嵩呼(亦称“山呼”)。

详细解释

◎ 嵩

崧 sōng

〈形〉

(1) 山高 [high;lofty]

嵩,中岳嵩,高山也。——《说文新附》

嵩,高也。——《尔雅·释诂》

山大而高曰嵩。——《释名·释山》

崧高维岳。——《诗·大雅·崧高》

(2) 又如:嵩呼(祝颂皇帝,高呼万岁);嵩崇(高大);嵩峦(高峻的峰峦)

【词性变化】

◎ 嵩 Sōng

〈名〉

中国山名 [Song mountain]。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高峰有三:东为太室山(1,440米),中为峻极山,西为少室山。如:嵩岳之妃(指嵩山神的夫人灵妃)

康熙字典

【寅集中】【山部】;康熙笔画: 13,部外笔画: 10

〔古文〕崇《玉篇》思融切。同崧。《說文》中嶽嵩高山也,从山高,指事。《白虎通》中嶽獨加高字,中央在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後漢·郡國志》穎川陽城有嵩高山。《註》禹貢有外方山,卽嵩也。《前漢·武帝紀》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

又姓。 《正譌》嵩古作崇。《韋昭國語註》通用崈。《正字通》按崇崈音義同,不當合崇嵩爲一。互見前崧字註。

说文解字

【卷九】【山部】

中岳,嵩高山也。从山从高,亦从松。韋昭《國語》注云:“古通用崇字。”息弓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