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
拼音: tuǐ
注音: ㄊㄨㄟˇ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817F
仓 颉: BYAV
五笔86: EVEP
五笔98: EVPY
郑 码: QWXO
四 角: 77233
电 码: 5217
区 位: 4540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4 画
部外笔画: 10 画
笔顺编号: 3511511534454
笔划顺序: ノフ一一フ一一フノ丶丶フ丶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造 字: 形声:从月、退声
英 文: legs, thighs
基本解释

腿tuǐ(ㄊㄨㄟˇ)

1、下肢,在脚的上面,在膝上胯下的称“大腿”,在膝下脚上的称“小腿”。腿脚。

2、器物上像腿的部分:桌子腿儿。

3、特指经盐腌、洗晒、晾挂等工序加工成的猪后腿:火腿。云腿。

详细解释

◎ 腿

骽 tuǐ

〈名〉

(1) 胫和股的总称 [leg]。人和动物主要用来支承身体并使身体从一点移到另一点(特别是以行走的方式)的肢体之一

石人战摇腿。——唐· 韩愈《嘲鼾睡》

(2) 又如:腿花(棍子打在腿上;腿伤);大腿;粗腿;腿股(大腿);腿脡(腿码,腿銗腿,言其直而修长);腿胯(腰以下至大腿的部分。常指奔跑时用力之处);腿套(套在裤外使小腿保暖的用品);腿腕(脚与小腿之间的部分);腿裆,腿洼子(两股之间;胯下);腿弯(股胫间弯曲处)

(3) 在用途上或形状上和动物的腿类似的东西 [a leglike support]。如:腿曲裢子(一种挂在腰带上的褡裢);腿繃(腿絣。绑腿一类的用品);桌子腿

(4) 供食用的动物大腿,尤指鲜的、腌制的或熏制的猪大腿 [ham]。如:云腿;南腿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部】;康熙笔画: 16,部外笔画: 10

《廣韻》《集韻》《韻會》?吐猥切,退上聲。《玉篇》腿脛也。《正字通》脛股後肉也。俗謂股大腿,腓小腿。 《集韻》本作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