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
拼音: yān
注音: 一ㄢ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9122
仓 颉: MFNL
五笔86: GHGB
郑 码: AIUY
四 角: 17327
电 码: 6768
区 位: 5919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4 画
部外笔画: 11 画
笔顺编号: 1212115444452
笔划顺序: 一丨一丨一一フ丶丶丶丶フ丨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造 字: 形声:从焉、阝声
英 文: name of a district in Honan
基本解释

鄢yān(一ㄢ)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焉陵县一带。

2、姓。

详细解释

◎ 鄢 Yān

〈名〉

(1) 古邑名 [Yan city]

(2) 春秋楚别都,汉惠帝时改为宜城,在今湖北省宜城县

(3) 春秋莒邑。又名鄢陵、安陵,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境

(4) 周国名 [Yan state]。春秋时为郑所灭,改名鄢陵,在今河南省

(5) 姓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部】;康熙笔画: 18,部外笔画: 11

《廣韻》《韻會》於乾切《集韻》於虔切《正韻》因肩切,?音焉。《說文》南郡縣名。

又《廣韻》《韻會》《正韻》於幰切《集韻》隱幰切,?音偃。地名。在鄭。

又《廣韻》《集韻》?於建切,音堰。地名,在楚。 《字彙補》《路史·國名紀》:鄢地有三,楚之鄢都,襄陽之宜城也。鄭伯克段于鄢,開封之鄢陵也。若穆叔如莒及鄢陵,則沂之安陵也。《正字通》荆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漢·地志》作?。《集韻》作傿,非。

又姓。

说文解字

【卷六】【邑部】

南郡縣。孝惠三年改名宜城。从邑焉聲。於乾切

说文解字注

(鄢) 南郡縣。孝惠三年改名宜城。南郡宜城、二志同。前志曰。宜城、故鄢。惠帝三年更名。按今湖北襄陽府宜城縣縣西南九里故鄢城、亦謂之宜城廢縣是也。左傳昭十三年。王沿夏。將欲入鄢。杜曰。夏、漢別名。順流爲沿。順漢水南至鄢也。秦昭襄王卄八年。白起攻楚取鄢鄧。二十九年。白起攻楚取郢爲南郡。高誘曰。秦兵出武關則臨鄢。下黔中則臨郢也。从邑。焉聲。於乾切。十四部。按釋文於建反。又於晩反。又按春秋經傳鄭伯克段于鄢、晉及楚鄭戰于鄢陵、說者謂潁川郡地也。前志作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