肄
拼音:
注音: 一ˋ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8084
仓 颉: PKLQ
五笔86: XTDH
五笔98: XTDG
郑 码: RRXB
四 角: 25807
电 码: 5125
区 位: 5062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3 画
部外笔画: 7 画
笔顺编号: 3531134511112
笔划顺序: ノフノ一一ノ丶フ一一一一丨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造 字: 形声:从匕矢、聿声
英 文: learn, practice, study; toil
基本解释

肄yì(一ˋ)

1、学习,练习:肄业。肄习。

详细解释

◎ 肄 yì

〈动〉

(1) 学习;练习 [study]

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后汉书》

(2) 又如:肄业上庠(在京都学堂读书)

(3) 检阅,检查 [review;check]。如:疑仪(古代王者因事举行祭祀,例须预习威仪,谓之“肄仪”)

康熙字典

【未集中】【聿部】;康熙笔画: 13,部外笔画: 7

《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音易。《廣韻》習也。《左傳·文四年》臣以爲肄業及之也。《禮·檀弓》君命,大夫與士肄。《註》肄,習也。君有命,大夫則與士展習其事。

又勞也。《詩·衞風》有洸有潰,旣詒我肄。《傳》肄,勞也。

又《小雅》正大夫離居,莫知我肄。

又《廣韻》嫩條也。《博雅》肄,枿也。《詩·周南》遵彼汝墳,伐其條肄。《傳》肄,餘也。斬而復生曰肄。《左傳·襄二十九年》晉國不恤宗周之闕,而夏肄是屏。《註》夏肄杞也。肄,餘也,是斬而復生之餘也。

又水名。《山海經》肄水,出臨晉西南,而東南注海。《註》按卽溱水也。或作肄水。

又與肆通。《禮·玉藻·肆束及帶註》肆讀爲肄。肄,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