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
拼音: zhuō
注音: ㄓㄨㄛ
结构: 上下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684C
仓 颉: YAD
五笔86: HJSU
郑 码: IDKF
四 角: 21904
电 码: 2715
区 位: 5532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0 画
部外笔画: 6 画
笔顺编号: 2125111234
笔划顺序: 丨一丨フ一一一丨ノ丶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造 字: 形声:从木、卓声
英 文: table, desk, stand
基本解释

桌zhuō(ㄓㄨㄛ)

1、几(jī)案,可用于饮食、读书、写字:桌案。饭桌。方桌。

2、量词:三桌客人。

详细解释

◎ 桌

棹 zhuō

〈名〉

(1) (形声。从木,卓省声。桌字本作“卓”。卓有高而直立之义。后来人们又根据“棹”是木制的特点另制“桌”字。俗又作“棹”。本义:桌子)

(2) 同本义 [table]

一桌,一椅。——《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古称几案

上与讲官俗共一桌,真不啻天颜咫尺矣。——明· 文隶《列皇小识》

(4) 又如:桌巾(桌布);桌屏(摆在桌上当作装饰的小屏风);桌帏(亦称“桌帷”同“桌围”。围在桌子边的装饰物,多以布或绸缎做成);桌裙(即桌帏)

(5) 计酒席的量词。如:一桌酒席,三桌客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康熙笔画: 10,部外笔画: 6

《廣韻》與卓同。註見十部六畫。

又《正字通》俗呼几案曰桌。

说文解字

【卷八】【匕部】

高也。早匕爲,匕卪爲卬,皆同義。,古文。竹角切

说文解字注

() 高也。論語。如有所立。卓爾。凡言卓犖、謂殊絕也。亦作卓躒。按稽部?、特止也。辵部逴、遠也。人部倬、箸大也。皆一義之引伸。覲禮。匹馬卓上。九馬隨之。注。卓讀如卓王孫之卓。卓猶旳也。以素旳一馬爲上。素旳一馬、謂白馬也。鄭意白馬出衆故謂之卓。史記多叚淖爲卓。早匕爲卓。此上當有從匕早三字。匕同比。早比之、則高出於後比之者矣。匕卪爲?。皆同意。意舊作義。今正。此與凡云某與某同、意同也。竹角切。古音在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