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
拼音:
注音: ㄌㄨˇ
结构: 单一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9E75
仓 颉: YWII
五笔86: HLQO
五笔98: HLOU
郑 码: IDJO
四 角: 21600
电 码: 7767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1 画
部外笔画: 0 画
笔顺编号: 21253444441
笔划顺序: 丨一丨フノ丶丶丶丶丶一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英 文: saline soil; natural salt, rock
基本解释

鹵lǔ(ㄌㄨˇ)

1、见“卤”。

康熙字典

【亥集下】【鹵部】;康熙笔画: 11,部外笔画: 0

《唐韻》《正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說文》西方鹹地也。東方謂之?,西方謂之鹵。《廣韻》鹽澤也。天生曰鹵,人造曰鹽。《書·洪範疏》水性本甘,久浸其地,變而爲鹵。《易·說卦》兌爲剛鹵。

又淳鹵。《左傳·襄二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鹵。《註》淳鹵,埆薄之地,表異輕其賦稅。

又地名。《春秋·昭元年》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大鹵。《註》大鹵,太原晉陽縣。

又《前漢·地理志》安定郡鹵縣。

又代郡鹵成縣。

又鹵簿。《漢官儀》天子車駕次第,謂之鹵簿。兵衞以甲盾居外爲前導,皆著之簿,故曰鹵簿。

又鹵莽,輕脫苟且也。《莊子·則陽篇》昔予爲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

又香草名。《爾雅·釋草》杜,土鹵。《註》杜衡也。似葵而香。《疏》杜一名土鹵。

又《廣雅》鹵,薰也。

又通櫓,大盾也。《前漢·項籍傳》流血漂鹵。《註》鹵,盾也。《左思·吳都賦》干鹵殳鋌。

又通擄。?獲也。《揚子·方言》鹵,奪也。《前漢·高帝紀》毋得掠鹵。

又《衞靑傳》車輺畜產畢收爲鹵。

又姓。《史記·游俠傳》太原鹵公孺。

又《字彙》龍都切,音爐。同鑪。《道樞》玄和子曰:鼎鹵天地之象也。《註》鹵,爐也。《釋名》地不生物曰鹵。鹵,爐也。如爐火處也。考證:〔《說文》西方鹹地也。東方謂之?。〕 謹照原文?字改?字。〔又通攄。?獲也。〕 謹照原文攄字改擄字。

说文解字

【卷十二】【鹵部】

西方鹹地也。从西省,象鹽形。安定有鹵縣。東方謂之,西方謂之鹵。凡鹵之屬皆从鹵。郎古切

说文解字注

(鹵) 西方鹹地也。从省。省字衍。此承上文部从之籒文也。謂卤也。囗象鹽形。大徐本無囗。小徐譌作?。凡旣从某而又象其形、謂之合體之象形。多不成字。其成字者、則會意也。轉寫者以其不成字而刪之。致文理不可讀。皆當依此補之。合體象形、有半成字不成字者。如鹵从卤、而又以囗象之是也。有不成字者。如?以弓象鳥、以?象巢是也。鹵郎古切。五部。安定有鹵縣。地理志。安定郡鹵縣。東方謂之。西方謂之鹵。禹貢。靑州、海濱廣厈。謂東方也。安定有鹵縣、謂西方也。大史公曰。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然對文則分析。文則不拘。鹹地僅產鹽。引申之、春秋經大原亦曰大鹵。釋名。地不生物曰鹵。凡鹵之屬皆从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