抸
拼音: jiā
注音: ㄐ一ㄚ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62B8
仓 颉: QHIO
五笔86: RTPY
郑 码: DMW
四 角: 52032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8 画
部外笔画: 5 画
笔顺编号: 1213454
笔划顺序: 一丨一ノ丶フ丶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

抸jiā(ㄐ一ㄚ)

1、挈。

2、古同“挟”,持。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康熙笔画: 9,部外笔画: 5

《集韻》作荅切,音帀持也。《玉篇》挈也。與挾同。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

俾持也。从手夾聲。胡頰切

说文解字注

(挾) 俾持也。俾持、謂俾夾而持之也。亦部夾下曰。盜褱物也。俗謂蔽人俾夾。然則俾持正謂藏匿之持。如今人言懷挾也。孟子挾貴、挾賢、挾長、挾有勳勞、挾故。此皆本義之引申。音胡頰切。若詩禮之挾矢、周禮之挾日。音皆子協反。挾日、干本作帀日。左傳作浹。謂十日徧也。禮注。方持弦矢曰挾。謂矢與弦成十字形也。皆自其交會處言之。古文禮挾皆作接。然則接矢爲本字。挾矢爲叚借字與。从手。夾聲。各本作夾聲。篆體亦从二人。今皆正。从二入。以形聲中有會意也。胡夾切。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