腢
拼音: ǒu
注音: ㄡˇ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8162
仓 颉: BWLB
五笔86: EJMY
郑 码: QKLZ
四 角: 76227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3 画
部外笔画: 9 画
笔顺编号: 3511251125214
笔划顺序: ノフ一一丨フ一一丨フ丨一丶
造字信息
类 型: 基本汉字
英 文: the collar-bone
基本解释

腢ǒu(ㄡˇ)

1、肩头:“即床而奠,当腢,用吉器。”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部】;康熙笔画: 15,部外笔画: 9

《集韻》《韻會》《正韻》?魚侯切,音齲。《韻會》膊前骨也。俗曰肩頭。《儀禮·旣夕》當腢用吉器。《註》腢,肩頭也。《釋文》劉五侯反。

又《集韻》語口切,音偶。義同。《儀禮·當腢釋文》腢,古口反。

又《集韻》五公切,音?。

又元俱切,音虞。

又吾回切,音鮠。義?同。 《正韻》亦作髃。

说文解字

【卷四】【骨部】

肩前也。从骨禺聲。午口切

说文解字注

(髃) 肩前也。士喪禮記。卽牀而奠。當腢。注曰。腢、肩頭也。腢卽髃字。毛詩傳曰。自左膘而之達於右髃。爲上殺。膘、脅後髀前肉也。何注公羊云。自左膘之達於右髃。中心死疾鮮絜也。髃本謂人。亦假爲獸骨之偁。凡肩後統於背前爲髃。髃之言隅也。如物之有隅也。从骨。禺聲。午口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