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注音:
结构: 上下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226B1
仓 颉: TCIP
五笔86: UWCN
郑 码: UAZW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11 画
部外笔画: 7 画
笔顺编号: 43134544544
笔划顺序: 丶ノ一ノ丶フ丶丶フ丶丶
造字信息
类 型: 扩展B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部】;康熙笔画: 15,部外笔画: 9

〔古文〕蔥《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韻會》麤叢切,?音聰。《說文》菜也。《本草》蔥从悤,外直中空,有悤通之象也。《禮·內則》膾春用蔥。

又劒名。《荀子·性惡篇》桓公之蔥。

又《爾雅·釋器》靑謂之蔥。《詩·小雅》有瑲蔥珩。《註》蔥,蒼也。《禮·玉藻》三命赤韍蔥衡。

又山名。《後漢·章帝紀註》蔥嶺,在燉煌西,其山高大多蔥。

又《韻會》氣通達也。《方氏禮記解註》氣達爲蔥。《後漢·光武紀》望見舂陵,郭唶曰:氣佳哉,鬱鬱蔥蔥然。

又《集韻》初江切,音窻。《左傳·定九年》陽虎載蔥靈,寢于其中而逃。《註》蔥靈,輜車名。

又《韻補》叶千剛切,音倉。《黃庭經》五色雲氣紛靑蔥,閉目內?自相望。 《玉篇》俗作?。《五經文字》作葱。(蔥)《集韻》葱古作蔥。註詳九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