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注音: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23B45
仓 颉: NHHQU
五笔86: CBTN
郑 码: XSMM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9 画
部外笔画: 5 画
笔顺编号: 545233115
笔划顺序: フ丶フ丨ノノ一一フ
造字信息
类 型: 扩展B
康熙字典

【辰集下】【毛部】;康熙笔画: 9,部外笔画: 5

與旄同。見《篇海》。

说文解字

【卷七】【㫃部】

幢也。从从毛,毛亦聲。莫袍切

说文解字注

(旄) 幢也。劉熙曰。幢、童也。其皃童童也。廣雅曰。幢謂之?。爾雅曰。翢、?也。毛傳曰。翿者、?也。翳也。羽部曰。翳者、翳也。所以舞也。人部曰。儔者、翳也。按或用羽。或用犛牛尾。或兼用二者。翢儔翿實一字。?俗作?。亦卽?字。爾雅、毛傳皆以今字釋古字耳。幢亦卽?字。古?聲、周聲與童聲轉移。如詩以調韵同、漢縣鮦陽讀如紂之比。其始衹有?字。繼乃有?。繼乃有幢。皆後出。故許書不列?幢二篆。此釋旄必云幢、不云?者。?嫌舞者所持。旄是旌旗之名。漢之羽葆幢。以犛牛尾爲之。如斗。在乘輿左騑。馬頭上。用此知古以犛牛尾注竿首。如斗童童然。故詩言干旄、言建旄、言設旄。有旄則亦有羽。羽或全或析。言旄不言羽者舉一以晐二。其字从从毛。亦舉一以晐二也。以犛牛尾注旗竿。故謂此旗爲旄。因而謂犛牛尾曰旄。謂犛牛曰旄牛。名之相因者也。禹貢言羽旄。周禮旄人、旄舞。皆謂犛牛尾曰旄也。从。毛聲。舉形聲包會意。莫袍切。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