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注音: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
编码信息
统一码: 241A5
仓 颉: FPIM
五笔86: OQUG
郑 码: UORB
部首 & 笔画
偏旁部首:
总笔画数: 8 画
部外笔画: 4 画
笔顺编号: 43343511
笔划顺序: 丶ノノ丶ノフ一一
造字信息
类 型: 扩展B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部】;康熙笔画: 7,部外笔画: 3

《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略切,?音酌。《說文》炙也。《玉篇》熱也。《廣韻》燒也。《魯語》如龜焉。灼其中,必文於外。《前漢·霍光傳》灼爛者,在於上行。

又《玉篇》明也。《書·洛誥》無若火始燄燄,厥攸灼敘弗其絕。

又《立政》我其克灼知厥若。

又《玉篇》灼灼,花盛貌。《詩·周南》灼灼其華。

又《揚子·方言》灼,驚也。《註》猶云:恐?也,煎盡也。《後漢·楚王傳》旣知審,寔懷用悼灼。

又《唐韻正》之邵反。同炤。《禮·中庸》引《詩》:亦孔之炤。作亦孔之灼。◎按今文作昭。

又《越絕書》灼龜,作炤龜。

说文解字

【卷十】【火部】

炙也。从火勺聲。之若切

说文解字注

(灼) 灸也。灸各本作炙。誤。今正。此與上灸篆爲轉注。炙謂炮肉。灼謂凡物以火附箸之。如以楚焞柱龜曰灼龜。其一耑也。七諫注曰。、汚也。灼、灸也。猶身有病、人灸之。醫書以艾灸體謂之壯。壯者、灼之語轉也。淮南注曰。然也。廣雅曰。爇也。素問注曰。燒也。其義皆相近。几訓灼爲明者、皆由經傳叚灼爲焯。桃夭傳曰灼灼、華之盛也。謂灼爲焯之叚借字也。周書。焯見三有俊心。今本作灼見。从火。勺聲。之若切。二部。